第六百二十五章:果然啊……(1 / 2)

燕彼會缺財帛嗎?他雖然沒有正式的官職和品階,也不是貴族之一,但他是呂哲的家臣,是那批從夷陵追隨崛起的眾多人中唯一的家臣。按照呂哲一直以來的做事方針,自己吃肉也絕對會給人喝湯的理念,燕彼是絕對不會被虧待的。

事實上漢國非建立大攻不得封爵的製度看上去確實讓呂哲顯得吝嗇,但那是他們的國策之一,這個國策也是經由討論才確定下來,並不是呂哲一錘子敲定。簡單而言就是被眾多功臣一致認可的律法。

眾多功臣是不是打從心裏認可那樣的國策很難說清楚,不過這樣的國策確確實實是執行下去了。到目前為止也就是一些擴土大麵積的武將,一些在重要戰事中立下特殊功勳的武將,一些在內政上有重大貢獻的文臣,這些人才成為貴族。

皋通打聽到的情報並沒有錯誤,漢國確確實實是隻有十四個能算得上貴族的人,其中的兩個五等男爵還是非軍方也非文臣體係,是發現了冶鐵技術的工匠。

在漢國,貴族就真的是貴族,是能得到國家稅收紅利的存在,另外在一些事情上也有著特權。

國家紅利說白了就是關於每年的稅收有多少,其中有什麼樣的份額是歸於國庫,經過一套複雜的運算,比如投入國家建設的資金,需要劃撥出來的資金,然後多少百分比才能發放在貴族手裏。

呂哲這麼幹當然是明明白白的在收買貴族,使得貴族的利益與國家保持一致,畢竟國家發展得越好,貴族所能得到的利益也就更多。同時,在國家的利益既是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貴族會自發性地去守護這個國家。

一眾人等打生打死除了在利益上有追求,在社會地位上肯定也是有特權的需要,呂哲可不能將那幫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家夥當成“三無”的“天神”,那麼哪怕沒有明明白白給予超越平常人的特權,那幫家夥就不會暗地裏搞特權嗎?因此索性也就將什麼身份地位會有什麼特權寫進律法裏麵,成了一種變相的約束。更腹黑一些的說,呂哲這麼幹反而是對貴族的特權進行了約束,還是從法律上的約束。

漢國增加貴族是必然趨勢,按照呂哲所設定的規則,漢國的貴族從某些方麵來說是越多越好,不是越少越好。

貴族是國家精英,按照那套規則也會是一批最為堅定守護國家的群體,但是呂哲知道一件事情,越難以得到的就越使人越想得到。

限定一套擺在明麵進入特權階層的要求,那些要求雖然困難卻是隻要肯努力就能辦到,那會驅使著一批有野心的人按照規則來玩這個遊戲,而不是選擇鋌而走險什麼的。

漢國才建立多久?也才將近四年,幾乎每年都有幾個新的貴族產生,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項鼓勵,也是從主流上在設立一個方向讓人不得不前進。從這裏就能看出呂哲是多麼的腹黑,壓根就是學“天朝”那一套,就是誰都別想過得太舒服……

其實呂哲最近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批從夷陵跟隨崛起的人物,很多在“前進的道路”上落後,有的明明能跟上“前進的步伐”卻是自己選擇停駐甚至是走向“岔道”,他該怎麼來對待那批人。

共尉就是明顯的一個“代表”,作為當初最早的軍團長之一,他自從會章郡之戰後就陷入了自我的封閉。

呂哲很清楚共尉是被自己的父親坑進去了,他也不斷隱晦或者明白的表示自己並不介意,可是共尉怎麼都繞不過自己心中的謀道坎,到現在混著混著混得離開了軍方體係,若不是呂哲顧著情麵給了一個南陵令的職位,共尉估計也就是掛著一個二等子爵的頭銜然後逐漸淡出漢國的朝堂。

最近不但是南方出現了意外,好好的一場入侵被台風給攪黃了,中原和秦地那邊的情報也顯示出很多對漢國會產生巨大影響的事件。

呂哲逼不得已之下已經將桓楚和吳芮提前“解放”出來,但是很明顯因為要應付太多的事情,他手裏能用的人手依然還是顯得不足。他清楚共尉的能力並不差,這從共尉總督衡山郡的那一段時間就能看得出來。他現在需要共尉不要因為某些原因自我封閉,因此也就招過來希望能夠重新使得共尉振作起來。

此時此刻,呂哲與共尉已經一直漫步走了半刻鍾的綠蔭走道,他們似乎是在進行一場比較壓抑的談話?

“臣知曉大王心胸廣闊,不會因為家父曾經昏了頭腦做出的那些事情而……”共尉心中顯然是無比苦澀:“可是……您知道臣沒有什麼遠大目標(野心),能夠被大王所重用,現在也成為貴族,早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