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了?從呂哲南下作戰到今天是多久?要是從長沙郡之役開始算起,那也是三年的時間了。軍隊是適應性相當強的集體,呂哲又擁有那麼多的兵源,漢軍在三年之內不斷有部隊南下適應氣候和環境,那該是有多少能在叢林環境作戰的部隊了呢?
這個國家至少有二十萬適應原始森林作戰的軍隊,與這樣的龐然大物作戰,能勝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這個龐然大物還能組織起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一直到甌雒國被滅為止的戰爭,根本就不是甌雒國所能招惹的。
不可為之為敵,這是甌雒國上下在了解呂哲統治的漢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之後取得一致的看法。
甌雒國在發現漢軍開始向國境開來的時候瞬間就拿出了決定,那就是派出使節前往漢軍的統帥那裏取得溝通,可是第一批甌雒國使節團出發之後竟是失蹤了,其結果就是在漢軍渡過尚龍溪的時候一再猶豫卻沒有出兵攔截的原因。
開明泮當然是不知道第一批派去的使節團失蹤,他隻知道使節團沒有回饋任何的信息,因此又派出第二批、第三批……隨著派出的使節團越來越多,甌雒國上下緊張的情緒也越來越濃,他們發瘋似得集結青壯和構築防線,一直到漢軍推進距離國境約二十裏的時候,甌雒國已經武裝起二十萬人,也是甌雒國所能承受的二十萬部隊的極限。
也就是到這個時候,第八批派出去的使節團終於是有信息回饋回來了,漢軍那邊壓根就沒有碰見過哪怕一支來自甌雒國的使節團,甌雒國第八批使節團是他們所遭遇到的第一支。
這個消息對開明泮太重要了,不管前七批使節團是怎麼失蹤的,既然漢軍回複沒有見過,按照華族人的邦交政策和理念,開明泮深信漢國那邊確確實實就是沒有見過,前七批可以是遭遇猛獸完蛋了,也可以是被甌雒國敵對的野人幹掉,但是開明泮在意的是漢國並沒有關上溝通的大門,這對於甌雒國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先鋒漢軍沒有足夠的權限來回複甌雒國的邦交事宜,先鋒校尉一方麵沒有停止進軍的步伐,另一方麵卻是派人保護甌雒國的使節團前去麵見駱搖。
咦!有甌雒國的使節團過來?駱搖在開啟軍事行動之前想了很多,包括進軍的路上被不斷襲擾,渡河的時候也遭遇半渡而擊,甚至是還沒有靠近甌雒國的國境就開始殺得昏天暗地,唯獨就沒有想過甌雒國會派來使節團。
是使節團,不是使者、不是言侍,是很正式的使節團,在這個年代中使節團是很特殊的存在,代表著互相之間王權的尊重,也代表互相建立起溝通橋梁,那麼在大軍逼近甌雒國的時候,開明泮派來使節團隻說明一個問題,甌雒國還沒有真正與漢軍交手之前就打算服軟了。
駱搖接見了甌雒國的使節團,代表開明泮前來的是皋通。
皋通用非常謙卑的態度表明無論之前發生了什麼事都是誤會,再三闡述甌雒國並沒有與漢國為敵的實情,如果能平息漢國的怒火,讓即將爆發的戰爭得到終止,甌雒國願意為此付出代價。
說實話,駱搖有些懵了,他搞不懂甌雒國是在行緩兵之計還是在幹什麼,可是一旦上交到這種程度的邦交,那就不是他一個代理南征軍團軍團長所能處理的,必須將這邊發生的時候彙報前往南陵中樞。
皋通在得知駱搖會將甌雒國的態度彙報南陵中樞的時候很欣喜,他問:“那麼貴軍是不是能停下進軍的腳步?”
駱搖也在矛盾之中,他從來都沒有遭遇過這樣的情況,按照華族的既定邦交規矩,在敵國……好吧,甌雒國確實是敵國。就是在敵國派來使節團的時候,華族軍隊的統帥一般情況下在沒有得到君王的近一步命令之前會暫時停止軍事行動,隻有在君王發來進一步指令的時候軍隊才會重新動彈,這也是華夏被稱為“禮儀之邦”的原因之一。
駱搖矛盾了有那麼一小會,突然想起甌雒國似乎不是華夏列國的一份子,南征軍團似乎不用遵守華夏各國之間的“禮儀”,又很坦白的回答了皋通的提問。
皋通一聽漢軍不會停止進軍的腳步立刻急了:“怎麼不是呢?我王的姓氏是開明啊,是周天子分封蜀國的國君!怎麼就不是華夏的一份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