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什麼叫震撼(下)(2 / 2)

組成方陣的呂哲軍士卒在接近,等待第一列方陣進入到觀禮台能夠發現該支部隊著裝的時候,一片吸氣聲毫不意外的響起了。

“太、太、太……奢侈了吧!”

所謂的奢侈是士卒們身上的甲胄,華夏也有板甲,但是數量少到可憐,概因想要將金屬打造成板式的款式太耗時也太耗工序了,同時麵積大又合身的板式甲需要用到非常多的蜂蠟來進行打磨才能光滑,他們能看見列成方陣的呂哲軍士卒身上的銀色板甲在反射陽光,從這裏推斷那些鎧甲都是經過反複打磨的,而蜂蠟在任何時候都是屬於奢侈品,怎麼會不覺得奢侈呢?

要是沒有水力衝壓設備,打造一副板甲需要至少十名鐵匠反反複複輪流地敲打鐵板,需要用多少時間來完成鐵板的定型還要看鐵匠的手藝和經驗,另外還要進行如上述用蜂蠟來進行打磨去掉一些鐵渣渣和菱角。現在一眼看去一個又一個方陣的呂哲軍都是身穿板式的甲胄,且一階關節部位還佩戴了鱗甲式的零件,連帶一身的甲胄和兵器,這樣一來一名士卒身上的裝備價值起來肯定不是小數目。

“難怪他們屢次作戰的傷亡那麼小,聽說對上齊國最為精銳的擊劍士和燕國的單騎走馬,公平的三萬對三萬的對陣,齊燕聯軍全滅之下他們不過才死亡六百餘人,其中有兩百餘人是控馬技術不過關摔下去被馳騁而過的馬蹄踩踏而死……”

說那些話的人肯定是道聽途說來的,要不然就是坐的位置離呂哲軍的一些將領位置比較靠近,想用錯誤的說法來勾引呂哲軍的將領反駁,用此來挖掘呂哲軍更多的秘密。

鐵甲在華夏的曆史非常悠久,但是因為廉價防鏽手段的空白,容易生鏽致使淘汰率太高了,對於生產力不高的當代社會甲胄淘汰率高反而是造成的損失比較大,材料相對便宜的鐵甲反而不被接受,倒是材料昂貴的青銅甲反而是主流。

前來觀禮的列國武將理所當然是認為呂哲這邊有廉價的防鏽手段,自然是想要發現這個秘密。

其實古時候防鏽的手法說來道去也就那麼幾樣,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鐵器上麵有油脂,不過這個對於食物一直緊缺的古代一點都不廉價,特別是在古時候能提供油的不過是動物油或者菜油的情況下。

曆史在呂哲的幹預下已經變得麵目全非,就像是麵發酵的方法被提前一樣,豆子提油的方法也被提前了。對於保養鐵質兵器所需要的油來說並不需要保證其可食用性,那麼廉價的防止生鏽方法也就產生了。

能著甲的士卒肯定要有一件甲胄,哪怕它是藤甲、皮甲什麼甲,這是呂哲“烏龜流”的理念之一。所以呂哲軍從士卒到將軍在非特殊情況的時候,或是由軍方提供,或是自己花錢購買,肯定是要有一身的防具。

參加閱兵大典的士卒方陣,目前出現的所有士卒全部都有著甲,且無論怎麼看那些不參加閱兵在維持次序的呂哲軍也都是一身甲胄,身為軍人怎麼能夠不明白有甲胄護身和沒甲胄護身是兩回事?

要是有一身甲胄防護,哪怕是一身皮甲,在應對箭矢的時候隻要是不被射中沒有甲胄防護的位置,因射箭距離而改變,身上插著數十枝箭矢還能酣戰的人絕對是有穿甲胄的士兵。而沒有甲胄防護的士兵……

一隊又一隊的甲士方陣走過,等待重步兵方陣出現的時候人們已經徹底的看麻木了,特別是列國前來觀禮的使節團更是懶得再一驚一乍,最多就是發出“好一個鐵罐頭”之類的感慨。

驚訝、羨慕、嫉妒幾乎就是前來觀禮列國人的情緒,他們在麻木的同時肯定會想象一件事情,要是他們自家的軍隊碰見了幾乎全部有甲胄的士卒會是什麼場麵。

齊國和燕國前來觀禮的使節團本來是滿心不服氣上次會獵被揍的那麼慘,以為呂哲隻不過是用誰也沒有見過可以肉搏的單騎走馬(其實是輕重騎兵)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現在見識到呂哲展現出來別樣的“烏龜流”,刹那間是徹底沒脾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