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任何一個朝代的貴勳、官員都會是地主(領主),不是說因為他們代表某個階層才會是貴勳和官員,而是隻有“有產者”才有獲得知識的途徑,“無產者”連日子都過不下去了怎麼會有獲得知識的途徑,若是讓沒有知識的人去治理國家……那簡直太可怕了。
現在嘛,以前或許富有或者是一無所有者,他們因為有各自的際遇都成了有資格站在呂哲後背笑吟吟靜觀的一員。
這群家夥絕對有笑吟吟的理由,他們是跟隨呂哲之後產生的第一批利益既得者,因為功勞大或者功勞小,按照這個時代的理解他們都是呂哲這個大領主之下的小封臣、小領主。
說呂哲是大領主絕對沒有錯誤,他不了解現下的社會環境,依靠其因為知識大爆炸時代學來的軍事知識打下了大片的疆土,可是因為不會治理疆域,玩著玩著與列國走到一塊的發展途徑去了,就是成了一個封建王國。
或許到目前為止呂哲自己都不明白,但是他治理國家的方向真的是在背馳“正確道路”,但也就是因為沒有走“正確道路”,其結果就是到目前位置麾下還沒有發生過武將叛亂或者是“農民起義”。
剛才是不是說到了農民起義了?沒錯啊!翻開史書看一下,在秦一統之前能找到農民起義的記載嗎?如果教科書沒有出錯的話,中國曆史上記載的第一次農民起義是秦完全去除封建之後才爆發的,就是陳勝吳廣暴亂的那次。那麼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在中央集權(除了皇帝全是奴隸)沒有形成之前,華夏曆史上沒有出現過農民起義?這樣一來就該好好思索一番了,為什麼封建領主製度下沒有爆發過農民起義。
此時此刻的呂哲正在像是木偶一樣被叔孫通帶著一幫侍女“玩弄”著,他之前有穿過冕服,可是就沒有想到過原來王級的冕服穿起來是那麼的麻煩。
當然,呂哲是不清楚之前自己穿的諸侯冕服是簡易版,那是因為身邊就沒有一個懂禮儀的家夥存在。
叔孫通是誰?他是秦國博士,似乎還是一個專門管禮儀的博士,簡直就是人性移動禮儀知識庫,腦袋裏關於禮儀的知識用文字來計算肯定是能繞地球好幾圈。由他來督導呂哲該怎麼穿衣服怎麼可能出現什麼簡易版?不光是衣服要符合,連帶呂哲走路應該采取什麼的姿勢都在他的糾正範圍之列,所以說呂哲在被玩弄那是一點也沒有錯的。
“算了算了,”呂哲怎麼走怎麼覺得別扭:“踩著小碎步算個怎麼回事!”
叔孫通一臉的不高興:“主上,貴人正是該走這樣的步伐……”
呂哲聽著叔孫通“劈裏啪啦”一陣引經據典,明白了小碎步不是鬼子的“傳統走姿”,那是從夏朝就傳承下來的一種強調“華章之美”的禮儀。
所謂的“華章之美,禮儀之大”中的“華章”指的是衣服,而禮儀自然就是儀態了。通俗點就是製度森嚴的社會環境裏衣服是不能亂穿的,穿什麼樣的衣服該用什麼樣的走路姿勢也有相關的“配套”。用現代的理解方式就是,古人在什麼場合需要穿什麼樣的衣服,從而又該配上與衣服相同的走路姿勢,設定這些禮儀沒其它的用意,完全就是為了“裝逼”。
呂哲把叔孫通擺弄的那些禮儀看作裝逼,但是他無法理解有無數人想裝逼都沒有可能實現,最後隻能耐著性子……也是因為冕服的下身太窄,還真的無法邁出太大的步伐,隻能是踩著小碎步了。
“這個時候有人要幹掉我,老子絕對就沒法逃!真不知道始皇帝穿大王冕服是怎麼躲過荊軻刺殺的?”呂哲低聲的抱怨沒有人聽見,不然絕對要被笑話。
冕服並不是時時刻刻穿的,冕服又分很多種的款式,始皇帝召見荊軻的時候因為不是需要舉行如祭天等重要儀式,穿的冕服可不是呂哲身上的這一款,所以始皇帝當時才有機會拔腿就跑,也能在奔跑中反反複複地想要抽出腰間的長劍,但也因為冕服實在太瑣碎了也太麻煩了一些,始皇帝抽了很久總算是把長劍拔出來,最終砍掉了荊軻的腿。
就是這麼踩著不習慣外加不喜歡的小碎步,呂哲身後的那幫子人看得都醉了,他們是等了多久才盼到自己的效忠對象換上這麼一套冕服走出這樣的姿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