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都挺不住了(1 / 2)

《詩經》中的“出車”還在被數萬人不斷地吟唱著,西岸戰場卻是進入了開場的較量階段。

由於呂哲軍營盤的左右兩翼皆被點燃,甌雒國軍隊所能進攻的方向就隻剩下中間位置。這些穿著短褂短褲的甌雒士卒呐喊著越過第一道被呂哲軍丟棄的防線,方一踏入營地時一些奔跑的士兵卻是口中發出慘叫雙手拋開兵器整個人蹦了起來。

原來他們是踩中了三菱尖刺的蒺藜刺,幾乎是跑得太快的士兵或蹦起、或摔在地上、或被釘在原地,固守的呂哲軍那邊傳來了“射!”的口令。

節奏急促的梆子聲“梆梆梆……”響徹,弓弦和勁弩嘣動的動靜頻繁地發出,然後是箭矢發出歡呼飛向半空,它們用很快的速度鑽進了因為太多人踩中蒺藜刺亂成一團的甌雒士兵身軀,像是在歡呼雀躍一般地顫動著箭矢的尾翼。

彼此起伏的慘叫聲開始不斷的響起,那是因為呂哲軍的弓弩手們在不斷地放箭,他們很多時候甚至連看都不需要看,隻需要拉弦射箭或是重新裝填弩箭朝固定的方向發射就好了,畢竟敵軍進攻的道路隻剩下一條,不是嗎?

地麵太多蒺藜刺了,隻是穿著韌屐(草鞋)的甌雒士卒們不是無敵鐵金剛,他們沒有一雙鋼鐵的雙腳,踩中蒺藜刺的士卒腳掌都被尖刺刺穿,哪怕是幸運沒有被呂哲軍射來的箭矢射死,他們也隻能蹲下抱著雙腳慘嚎。

偶爾能聽見箭矢碰到竹子的聲音,可是被射中的甌雒士卒無一例外全部被箭矢殺傷了,畢竟呂哲軍是延續了秦軍的箭鏃模式,每根箭矢的箭鏃都是三棱箭頭,這種箭矢穿透力極強,根本就是破甲箭來著。

會有竹子的聲響不奇怪,幾乎每個甌雒身上都會披掛竹子做成盔甲,該種盔甲是用針線來將一些長型的竹片編織起來,就成了護住胸膛的竹甲。

說實話,竹甲對於砍刀等劈砍的兵器是有些防禦力的,但是對於箭矢嘛……能指望竹片防住三棱箭鏃嗎?

進攻的道路被擋住,一些率先將火把用力投擲出去,隨後士兵也學著軍官的模樣將火把丟出去。

火把落在地上,火光終於是把地麵的情況照亮了,他們看見的是地麵鋪滿了閃爍冰冷鋒利的蒺藜刺,刹那間每個人的臉都綠了。

“抬來滾木,立刻抬來滾木!”

還讓不讓人活了?血肉的雙腳能踩著蒺藜刺不受傷麼,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啊!他們抬來滾木不是要幹別的,就是想要滾著木頭向前推進,那些尖銳的蒺藜刺因為太過鋒利了會刺進木頭的身軀,多滾幾次木頭總是能減少地麵上的蒺藜刺數量。

圓滾滾的木頭很快被搬過來了,在軍官的命令下一些皮膚灰黑的士兵半蹲著用雙手滾動木頭,他們是在製造一種滾動慣性,使得木頭能依靠慣性自己向前滾動。

持盾的甌雒國士卒因為要抬著起碼十來斤的盾牌跑得比較慢,他們到來之前那些嚐試滾動木頭推進的人無一例外是被呂哲軍的箭矢解決掉。

“持盾,向前!”

新的指令被下達,得到消息腳底板綁上木板的甌雒盾兵艱難地邁動“超重”的雙腳,有那麼一步一晃地組成一麵盾陣緩慢地向前推進。他們在往前移動的時候,頻繁的磕碰聲像是雨滴的節奏一樣傳入耳朵。

到達前線指揮的周敢眼見敵軍組成盾陣緩慢向前推進,射出去的箭矢全部被擋了下來,他立刻讓弓弩手進行拋射,射擊的對象不是敵軍的盾陣,是利用一個拋線原理盡量殺死殺傷敵軍盾陣後麵的敵兵。

果然,呂哲軍的弓弩手改平射為拋射後,敵軍的盾陣後方慘叫聲就沒有停過,本來在推進的盾陣也停了下來。

一些呂哲軍發現敵軍盾陣不再向前時發出了歡呼,可是很快就被悶哼和慘叫所取代,那是甌雒軍的弓弩手終於反應過來了。

甌雒國這邊有五千左右的弓弩手啊,他們之所以停下射箭是因為肉搏兵開始衝鋒,擔心造成誤傷才停了下來。現在嘛,肉搏兵沒有衝過去與敵軍短兵相接,敵軍竟是用弓弩在阻擊,那麼他們自然是要重新進入射程進行有數量優勢的覆蓋了。

所幸是甌雒國的弓弩手沒有秦軍的波段式箭陣,進入射程範圍的弓弩手按照號令進行了一次全員的放箭,期間必然會出現射箭的間隔,讓固守的呂哲軍有機會重新躲避起來或是豎起盾牌。

剛才約是一千五百左右的甌雒國弓弩手射出箭矢,可是一波發射就讓呂哲軍倒下了近一百人,對於隻有一千不到戰力的呂哲軍來說,那是十分之一的傷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