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3(1 / 1)

{知人知理知事,讀人讀理讀書。書香伴我成長,閱讀圓我夢想。精彩內容盡在book.mihua.net}

美國漢學家孔飛力在《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中,通過分析1768年乾隆年間農村妖術的突然盛行,探究其背後隱藏著的民眾意識和社會原因。乾隆時代一直被稱為“盛世”,經濟上生氣勃勃,貿易、商品、絲織業、農民的生活水平、人口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它對社會意識有著怎樣的影響,卻是一個實際上未經探討的問題??我們最難以判斷的,是“盛世”在普通人的眼裏究竟意味著什麼。人們對於生活正向何種方向發生變化,是變好還是變壞,是變得更安全還是更不安全等問題的態度,同我們期待在經濟發展時會發生的情況,可能大相徑庭。從一個18世紀中國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來看,商業的發展大概並不意味著他可以致富或他的生活會變得更加安全,反而意味著在一個充滿競爭並十分擁擠的社會中,他的生存空間更小了。商業與製造業的發展使得處於巨大壓力下的農村家庭能夠生存下去,但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最大限度地投入每個人的勞力。從曆史的眼光來看,當時經濟的生氣勃勃給我們以深刻印象。但對生活於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來說,活生生的現實則是這種在難以預料的環境中為生存所作的掙紮奮鬥。

對於中國當代的百姓來說,“活生生的現實”是什麼?“盛世”和普通的農民、普通的民眾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在當代敘述中,我們聽得最多的也是“盛世”“大國崛起”之類的詞,看到的多是鑼鼓喧天的升平歌舞,並且,就經濟發展而言,這也並非言過其實。但是,如孔飛力所言,這一經濟發展及由此滋生的一係列社會現象對民眾社會意識的影響卻未經探討。經濟的發展、貿易的繁榮、城市的大規模建設並不意味著一個普通老百姓就可以致富,同時,即使致富,也並不意味著他就可以更幸福、更安全,也不意味著他的生存空間更大,反而可能麵臨著環境更為惡劣、生存壓力更大和安全感喪失的境況。而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低下更是折射出社會結構的不穩定和精神意識的不健全。

或者,盛世的窄門,我們還沒有真正找到。傳銷在中國的生機勃勃恰恰顯示出我們生活內部一種驚人的發育不全:過於豐盈的肢體和不斷萎縮的內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