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陋的韓國人38(1 / 2)

第七章 沒有日本就無法生存的可悲國家——過去對中國,現在對日本趨炎附勢的哲學 何時才能擺脫日本

因“日韓戰”敗北而引發的國恥騷亂

1998年3月1日在橫濱進行的日韓足球比賽,韓國人應該永遠記得。那一天韓國隊最終敗給了日本人。如果勝了,自然什麼都不會發生,結果卻是失敗了,這就引發了事端。

運氣非常不好的是,3月1日作為“3·1節”1919年3月1日,韓國青年知識分子奮起抗日,要求獨立。,是韓國紀念抗日獨立運動的重要節日。“偏偏在3·1節這天輸給了日本,這是無法容忍的屈辱”,於是在全國引起了大亂。“就像是第二次受到了殖民統治”,“這是真正的國恥”,到處是漫罵聲和怒吼聲。在大阪的韓國留學生B在打給我的電話中,喘著粗氣喊道:“小金,你看到了吧,為什麼我國要敗給那些畜生,怎麼辦?!決不能容忍這樣的國恥!”我努力安慰極度沮喪的B。

“沒什麼,別太在乎。比賽就會有輸贏,輸了有輸了的樂趣,這不正是體育的魅力嗎?”B可能生氣了。“以後見麵再說吧!”就先把電話掛斷了。

據報道,韓國隊的車範根教練,由於這次比賽,從以往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一落千丈淪為“國賊”,最終沒能逃脫被免職的命運。當然那天出場的隊員也受到了暴風驟雨般的指責。

這無疑赤裸裸地表現了韓國人亢奮的反日情緒。在足球比賽中,敗了要“打日本”,勝了還是要“打日本”。一個月後的4月1日,在首爾(漢城)奧林匹克體育場進行的日韓友誼賽上,韓國以2∶1取勝。敗了則憤怒大爆發,勝了就歡樂喧鬧。據在首爾(漢城)留學的中國留學生講:韓國全國處在巨大興奮狀態中。那天夜裏,他被公寓周圍持續不斷的狂熱歡呼聲擾得一夜未眠。電視上也報道說這場比賽的轉播創下了新的收視紀錄。

據說因為過於吵鬧,當地的中國人甚至從一開始就希望韓國輸掉,因為勝了之後的喧囂令人更加不堪忍受。總之,對韓國人來說,在日本和韓國之間發生的事情,從瑣碎的事件到政治問題及國土問題這樣重大的懸而未決的事情,都可以是喜怒哀樂的對象。

可以原諒中國卻不能原諒日本

一提到日本,韓國人就毫無緣由地神經過敏。在韓國的一些名山,因為到處釘上了日帝時的鐵樁子,所以就成了大問題。理由是日本殖民統治抹殺了朝鮮民族的士氣,特別是全國的名山都使用這種鐵樁子,斷了地脈。我想如果是中國人來了,並打進鐵樁子,韓國人可能相反會為此而感到驕傲。因為打入中華文明的偉大樁子,穩定了文明的地脈。

日本人打了鐵樁子就會成為問題。韓國人這種浸入骨髓的特有的風水思想被韓國反日民族主義分子利用,公然發揮著作用。在中國,每一座名山的登山路線上都設有方便登山者的無數個鐵樁子。如果按韓國風水學理論講,豈不是成了“斷中華民族銳氣”的樁子了嗎?

金泳三終於借此為自己的執政業績贏得了分數。政府和媒體把它看做是“日帝陰謀”、“斷送民族正氣”,毫無根據地在全國開展了除鐵樁子運動。這樣的事情最終對韓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呢?直到現在,“日帝風水謀略說”始終都沒有找到任何論據,因此受到了知識階層人士的指責:YS(金泳三)政府成了鐵樁子亡靈的俘虜,企圖用迷信和曆史來束縛走向21世紀的韓國。

拆除舊朝鮮總督府的行為對嗎

拆除總督府的問題也是一樣。因為象征著日本殖民統治,令韓國人感到礙眼討厭,所以不想看到它,隻有將它拆掉才覺得舒服……理由可能有許多,但作為海外一介文化人,我對這種想法感到無比遺憾。其他問題暫且不論,韓國人在對人類共同文化遺產的認識方麵根本不及格。對自己創造的文化遺產傾注了巨大的熱情與執著,對他人創造的東西無條件地否定並反對,這暴露了對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認識的淺薄。隻想保護自己創造的民族遺產,卻無視其他文化遺產的價值,這才是小農經濟式的排他的、狹隘的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