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謀劃當先:商場如戰...(1 / 2)

《孫子兵法》裏有一句話:“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這是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三思而後行。創業前一定要進行謀劃和論證,絕非是空想後的盲目行為。一個人在創業“未戰”之前,必須要“先定必勝之計”。隻有經過精心謀劃、運籌帷幄,才有可能把事情做成功。

創業箴言

創業,謀定而後動

不做學院派,掌握廣泛而實際的商業知識

“隨便去創業可以毀人一生。”(李想)

1、創業,不打無準備之仗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的仗。”曆來是兵家的至理名言,創業尤其如此,新創企業的存活率已經讓人心酸了,如果是無充分準備盲目的投入創業,那後果可想而知。

其實,創業成功與否,並不在於你擁有足夠的資金,而在於你是否作好了創業的準備,積累了足夠的經驗。現實中每個創業失敗者都可能會為自己的失敗找到無數個理由,但大多數失敗的最終根源隻有四個字:準備不足。要想創業成功,關鍵並不在於創業得早,而在於創業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得紮實充分。隻有創業準備工作做得紮實完分,才能保證你的企業茁壯成長。

我們先來看李嘉誠學藝的故事,盡管這是老生常談,但非常有現實意義。

20世紀50年代中期,擁有長江塑膠廠的李嘉誠得到信息,說市場上的塑料花即將暢銷。確認這個消息後,李嘉誠並沒有馬上蓋廠房買設備,進行塑料花的生產,而是先去意大利考察。為了學到技術和生產經驗,他不惜到塑膠廠當工人。李嘉誠通過眼觀耳聽,在大致悟出塑膠花製作配色的技術要領之後,回到香港馬上投產,從而搶占了香港的所有塑膠花市場。長江塑膠廠也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廠迅速蜚聲香港塑膠界,最終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

李嘉誠去意大利學藝當工人,就是為創業前做準備,等學到技術和生產經驗後,李嘉誠馬上回到香港創業開工廠投產。古代用兵打仗,講究糧草先行。隻要在各方麵作好準備,大多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商場如戰場,此法在商場上,也是屢試不爽的製勝法寶。劉剛便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劉剛,一個地道的武漢人。他小時候經常去縣城的姨媽家,姨媽都會到食堂招待他吃熱幹麵,那可是小山村裏沒有的美味。他那時就想:“熱幹麵真好吃。我長大了就要做熱幹麵。”

那時最單純的想法。劉剛後來的一切努力,可能都源自這最初的動機。

高中時,劉剛就自學了一些機械方麵的知識,如機械原理、機械製圖等。大學畢業後被分配進了一家化工廠。那幾年,除了上班,他就利用有利條件自己鑽研機械製圖。最後他還和一個同事畫出了一套熱幹麵生產線草圖。但當時估計要投入生產需要20萬元,這對他簡直是天文數字。

無奈之下,我隻好繼續上班,等待時機。

20世紀90年代,社會上刮起了一陣“下海風”,很多人都棄工經商。於是,1997年4月份,劉剛和女朋友決定在廣東商城做女裝零售生意。那幾年生意比較好做,當年他們除賺回本金外,還節餘了一點。

這大大鼓舞了他們做服裝生意的決心,於是,他們租了一間門麵開始做服裝批發生意。服裝批發還是比較賺錢,當年就純賺了近10萬元。

2001年,他們的兒子來到這個世界,他老婆便沒有精力管生意上的事情,而劉剛對女裝又缺乏像她那樣的眼光,連著幾筆生意都虧了。於是,他便決定不做了。

其實,這麼多年來,雖然一直在服裝市場上打拚,但劉剛對熱幹麵的喜愛從來沒有變。隻要聽說哪裏的熱幹麵好吃,無論多遠,他都會去嚐嚐,順便和老板套近乎,問一些技術性的問題。一碗熱幹麵,他常常要吃個把小時。

記得在1998年的一天,他正騎車去一家書店買書。偶一抬頭,他注意到路邊有一個早點攤,一位70歲左右的老人一手撈麵,一手加作料,表情非常滿足,動作十分嫻熟,很有民間老藝人的那種風範。

他要了一碗熱幹麵,雖然作料不是很全,但麵確實不錯,非常地道,是他吃過的熱幹麵中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