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商品交易會,在成都展覽館舉行。
展廳裏,各種商品琳郎滿目,參觀的人摩肩接踵,洽談生意的聲音此起彼伏,展廳熱鬧非凡。
在一處展台上,掛著醒目的展標:巴山市香港思鄉茶葉公司《巴山夜雨》茶葉館。展架上,擺著各種包裝精美的《巴山夜雨》牌茶葉;展台上,一杯杯清沏綠潤、形似雀舌、散發著濃鬱清香的綠茶,令人垂涎欲滴;一個戴著近視眼鏡的姑娘,一邊端茶請人品嚐,一邊熱情地介紹說:“《巴山夜雨》茶,是大巴山的青茶樹,在雲霧籠罩、晝夜溫差大、巴山夜雨澆灌的生態環境下,吸收了土壤中的稀有元素硒,經過科學加工的綠茶。這種茶不僅有提神清目健腦的作用,茶中含的硒元素,能促進人體內分沁的分沁,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功能,是茶葉中的絕品。當您一邊品著《巴山夜雨》茶,一邊吟著唐朝詩人李商隱那‘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時,那詩情茶品,該是多麼的絕妙!歡迎大家品嚐。”
很多人爭先恐後的品茶,其中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先生,長得又高又瘦,閉著雙眼,一邊品茶,一邊聽介紹。他慢慢地品嚐了一杯,又向姑娘要:“姑娘,能再給我一杯嗎?”
姑娘叫林燕,是香港思鄉茶葉公司的職員。她急忙請老先生進展館坐下,又送上一杯香噴噴的《巴山夜雨茶》,說道:“老先生,請慢慢品嚐!”
老先生又品了幾口茶,問林燕:“姑娘,你們公司為什麼取名香港思鄉茶葉公司?”
林燕笑著說:“我們公司老板原來是大巴山人,後來去了香港,成了億萬富翁;由於他思鄉心切,又想為巴山父老脫貧致富出點力,就回巴山創辦了茶葉公司,他把公司取名為香港思鄉茶葉公司。”
老先生聽了更加感興趣,又問:“請問,你們老板貴姓?”
林燕說:“老板姓劉。”
老先生激動地放下茶杯,脫口而出:“姓劉?是不是叫劉伯平!”
一直在旁邊注視著老先生的思鄉公司董事長劉伯平,看到這裏,按奈不住激動的心情,上前指著老先生:“您、您是李、李、……”
老先生看著劉伯平:“我就是李富城,巴山中學高61級二班三組,睡您下鋪的李富城呀!”
劉伯平指著李富城,激動地叫起了李富城的綽號:“您就是蘿卜幹李富城?”
李富城指著劉伯平,也激動地叫起了劉伯平的綽號:“您是冒兒頭劉伯平?”
劉伯平和李富城激動地擁抱在一起。兩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分別三十多年後突然不期而遇,一邊拍打著對方的肩膀,一邊叫著對方的名字,喜極而泣。
劉伯平鬆開李富城,對林燕和幾個公司職員介紹說:“這是和我分別了三十多年的老同學和救命恩人李富城先生。你們在這兒經管著,我回酒店與老朋友敘敘舊去。”
回到酒店,劉伯平泡上兩杯《巴山夜雨》茶,一邊喝茶,一邊敘舊。
李富城急切地問:“伯平,你是怎麼到香港的?”
劉伯平長歎一聲,呷了一口茶,回憶起那難忘的崢嶸歲月:
……
一九六一年,三年沒下過雨的大巴山,莊稼枯槁,滿目荒蕪;生產隊的公共食堂,早已揭不開鍋蓋;社員們一個個餓得頭暈眼花,還拖著浮腫的身子,在“人定勝天”的口號下,伴著喇叭裏《社員都是向陽花》的歌聲,從十多裏的山下,擔水上山抗旱。很多人挑著挑著,就倒在抗旱的路邊上,再也沒有醒來。
初夏的一個夜晚,巴山中學高中六一級二班的同學,支援人民公社抗旱回來,每人喝了一碗照得見人影的稀飯,就躺下睡覺了。一碗清稀飯,對這些十八九歲、又勞累了一天的年輕人的肚子來說,簡直是滄海一粟。他們睡下後,議論的中心就是一個“吃”字。
睡上鋪的劉伯平,在黑暗中吞了一口口水說:“現在我什麼都不想,隻想現在能吃上幾個冒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