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查了幾天,才找到了邵安的落腳點,原來他去了潁州。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個壞消息,半個月前,西甌卷土重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破西寧、永靖、金城三座城池,劍鋒直指長安。
“金城失守了?”皇帝看著軍報,簡直不敢相信。金城乃西北門戶,失守的後果,簡直不可估量。
養心殿中,所有的文武大臣都驚呆了,此次西甌來勢洶洶,而且還多了幾分“神機妙算”,所有的攻擊點都打在了防守最薄弱處。除了有人通敵,不做其他解釋。至於通敵之人是誰,自是不言而喻。
“孫敕,是孫敕。”皇帝怒道,“他是個瘋子,他真的瘋了。”
兵部尚書趙維啟奏道:“皇上,此次西甌聚集二十萬眾,且攻勢迅猛。我軍除去各地必留的駐防軍,也就隻有四十萬兵力可以調動。”
“禁軍隨時可以應戰。”李洪義作為禁軍統領,十分有把握的說道。
宋綦老將軍卻潑冷水道:“不過禁軍隻有幾萬餘眾,而地方上的廂軍調動,還需要時間。”
“可我們最缺的,恰巧就是時間。聖上,孫敕身為丞相五年多,掌握了太多朝廷機密。此次形勢不妙啊。”趙維憂心忡忡的說道。
丞相掌管軍政大權,雖然不直接領兵,但對軍事布局也大致是清楚的。哪裏兵多將廣,哪裏防守虛弱,孫敕皆心知肚明。孫敕完全可以避開難啃的骨頭,專挑弱點攻破,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打到長安城下了。
皇帝皺眉,“如今敵暗我明,卻是不妙。他們已經打到了金城,我們必須盡快發兵阻截。”
“皇上,不如先派禁軍去前線支援,再調集廂軍準備迎戰。”宋羿提議道。
“可行。”皇帝同意了,“宋羿,調兵的事就交給你了。”
“末將領命。”
“此次出征……”說到此,皇帝停頓了一下,殷切的望向李洪義,而後接道,“何人願往?”
李洪義還是站出來了,放棄去找邵安的念頭,選擇了保衛國家。他請戰道:“末將願往。”
“好,辛苦李將軍了。此次還是由李洪義掛帥。”皇帝再掃視了一圈台下眾人,繼續說道,“李洪輝、徐磊隨軍出征。”
“末將領命。”李洪輝和徐磊異口同聲道。國難當頭,他們也無法再顧及什麼兒女私情了。
西北的確戰爭如火如荼,然後江南地區,依舊風平浪靜。戰事起的突然,朝廷又嚴密封鎖了不好的消息,故而南邊的百姓並不知道西甌已經連下三城,攻入中原了。
清早,阿瑞又去潁州采購食材了。他回來時神神秘秘的跑到劉汝卿跟前,對他說:“聽說,朝廷又要打仗了,最近在調兵呢。”
“打仗?你聽誰說的啊?”劉汝卿心想西甌已平,突厥又簽訂了和約,按理說不會發起戰事啊?難道皇帝又要剛愎自用,舉全國兵力再次討伐西甌?
“賣菜的劉大爺說的,他兒子就在軍營當兵呢。”
劉汝卿半信半疑的看著阿瑞,叮囑他道:“這事先別告訴你家主子,免得他又要擔心。”
阿瑞點頭,表示一定不說。
※※※※※
李洪義率兵出征數十日,局勢並沒有因此平定下來,反而更加危急了。西甌現在一不攻城,二不掠地,專挑鄉間人煙稀少處行軍,導致李洪義無法判斷西甌的具體位置。他帶著大軍一路向西,剛摸到西甌的影子,西甌就率兵逃走了。
早朝上,兵部尚書趙維,根據前線戰報,分析道:“敵人一直在避免和李大將軍正麵交鋒,也不再耗費兵力攻城。此次西甌目的已經很明確了,就是長安。”
“先前二十萬敵軍不過是先鋒部隊,據說後麵還有二十萬大軍。據探子來報,此次西甌王親自領兵,傾全國之力,以報當年丟失西寧之辱。”
“廂兵調集的怎麼樣了?”皇帝問道。
趙維愁眉苦臉的回稟道:“回聖上,宋將軍還沒有消息。”
“皇上,西甌離京城不過百裏,恐怕等不到宋將軍了。”
此時殿中也是議論紛紛,人心渙散。這麼多年以來,長安還未曾麵臨此等危急時刻呢。很多膽小怕事之徒已經開始打算起,萬一打起來,自己該往哪裏躲了。
皇帝幹咳一聲,製止下麵的議論之聲,直接問道:“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皇上,不如議和吧?”吏部尚書彭源平最是膽小怕事,想了半天也隻能想出一個令人無語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