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執行力高燃:追隨我...(1 / 2)

三個火槍手的“MySee”戰記

從蔣錫培處拿到100萬啟動資金後,高燃馬上行動,在清華創業園找到辦公地點後,馬不停蹄的開始注冊、招聘等工作。

開業那天,高燃召集另外兩個合夥人開會,考慮將來的戰略規劃。高燃考慮到電子商務風險太大,因此進行業務調整,轉而做無線增值業務。此後高燃陸續招了一二十名員工,工作是為手機用戶畫漫畫。半年過去了,由於當時整個無線增值領域都在走下坡路,高燃100萬的啟動資金已經花了50萬元,收入隻有2萬元,虧損比較嚴重。

由於前景黯淡,其中一位合夥人決定去香港繼續讀書,另外一位負責技術的合夥人則打電話給蔣錫培:“公司已經運營不下去了,不如你把錢投給我。”此時是高燃創業曆程中最艱難的日子,他沒有想到合夥人會釜底抽薪如此對待自己,倍感淒涼。

按照高燃的設想,如果蔣錫培繼續追加1000萬元投資的話,他將成立一家投資公司,給其他創業者提供創業資金。因為公司成立後自己每天都與互聯網行業的頂尖高手打交道,對行業整體發展方向很有把握。如今合夥人不僅半路退出,還在背後捅刀子,不知道蔣錫培會怎麼想?

高燃很快就接到蔣錫培的電話,他隻是提醒高燃團隊管理太混亂,並沒有責備他經營不善導致虧損的事情。但是,他原本打算給高燃追加的1000萬投資被終止了。在此危急時刻,高燃主動找到合夥人進行一次開誠布公的會談,然後決定將其清除出團隊。

重整旗鼓以後,高燃轉而做博客。雖然隻有幾十萬元資金,但是還能夠支撐半年,隻要有足夠的時間,他就能找來足夠的錢。不久之後,高燃碰到了另一位貴人,他的清華同學鄧迪。

鄧迪也是一位創業者。2003年7月畢業後的第一天,他就去注冊了自己的公司。他認為寬帶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卻缺少殺手級應用,雖然多媒體是一個方向,但是當時的技術沒法解決大規模的穩定傳輸。鄧迪想把正在興起的P2P技術應用到流媒體當中,與鄧迪一同創業的北京大學計算機係畢業的張鶴翔認為,如果做成了,這一定是個驚人的前途。

然而,鄧迪與張鶴翔的創業曆程走得十分坎坷。雖然他們每天都在研發新技術,甚至在高峰時還聘請十個清華的博士和碩士工作,但是他們不知道市場在何處,靠何種商業模式贏利。在創業一年半的時間內,鄧迪總共花了家裏100多萬元。這簡直就是“敗家子”的行為,若非家境殷實,他早已支撐不下去了。2005年的春節,鄧迪過得很苦惱,他想扭轉坐吃山空的困局。

一個偶然的機會,兩位在事業上一籌莫展的老同學碰到一起了。彼此談完想法後,一拍即合,將兩家公司合並,成立了MySee直播網。高燃負責融資和業務,鄧迪和張鶴翔負責研發。三個火槍手終於開火了,他們將在P2P流媒體行業重新揚起創業的風帆。

許多時候,創業者不缺乏好的創意,也不缺乏資金,甚至不缺乏成熟的模式和方案,他們隻需要馬上行動。創業能否成功,往往就在一念之間,這一念就是行動還是等待。人們常說,機會往往留給有準備的人,其實機會是留給那些準備隨時行動的人。

為了迅速占領並擴大市場,高燃接受互聯網和投資圈朋友的建議,決定再次融資,以資本助推技術進步和市場開拓。2005年7月中旬,高燃參加了“中國創業投資中期論壇”,他在論壇上做了激情飛揚的演講,目的就是讓更多人了解流媒體的盈利模式,以吸引投資者的注意。此後不久,高燃便獲得風投上千萬美元的資金注入。

同時,MySee直播網的業務也取得了極大進步。通過一係列的市場推廣活動,搜狐、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先後在“連宋”大陸行、“神六”飛船發射等直播時采用了MySee的技術。這不僅為高燃帶來可觀的收入,也打響了MySee在業內的名氣。在此之前,每位用戶收看一部影片的費用大約為7元錢,由於收費過高,用戶普遍不太接受,但如果免費或者降低收費的話,網站則難以為繼。高燃說:“利用技術的手段,MySee直播網的P2P流媒體技術可將每名用戶收看一部影片的成本降到7分錢,收費標準可以大大降低,甚至對用戶不收費靠廣告盈利都有可能。”高燃對P2P流媒體技術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