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油門是一種技術,踩刹車也是一門藝術,關鍵是要掌握主動,善於把握平衡。在創業階段,企業還達不到奔馳和寶馬這類車的級別,就如同奇瑞QQ或吉利的低檔車一樣,我們並不擔心它不能快速發動,而是擔心踩刹車的時候是否能穩穩地停下來,而不至於翻車或跑到馬路外麵去。所以說,沒有把握停下來的人是跑不快的人,創業者一定要在能掌握主動的前提下“安全行駛”。
創業初期,李想要考慮的是掌握自己的個人命運。企業做大之後,他要考慮的是讓團隊可以掌握自己的主動權。所以任何一個負麵的東西到李想這裏,他都會想辦法把它變成一個正麵的東西。當公司人員流失時,他不會去想他們為什麼流失,而是想怎麼樣不讓他們流失,如果總是想他們為什麼流失的話,那麼自己永遠被動;如果做到不讓他們流失,那我就成主動了。
掌握主動權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才有提升自己影響力的資本。因此,在招聘員工時,李想喜歡錄用那些主動挑工作的人。他認為大學生就業大致可以分為挑工作和找工作兩種。找工作的基本是為上學而上學,畢業後無目標,為找工作而找工作;而挑工作的人和他們明顯的區別是有明確的目標和理想。
在《周易》中有“變易、不易、簡易”的“三易”原則,運用到創業中可以理解為:變易,就是在市場競爭中唯一不變的原則是永遠在變;不易,就是永遠有一條可以指導你在變化中取勝的原理;簡易,就是以最簡單、最簡化的辦法獲取最快的收益。對於李想來說,掌握主動權需要不斷變化與時俱進,這也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製勝法則。地球不自轉,不會有明天;做人不思變,不會有成長。
從創業的第一天起,李想就告訴自己:創業者是一個不正常的人,朝九晚五根本就不可能,所有的責任和困難必須一個人承擔。就是這樣的心態,讓他可以麵對困難,因為他很清楚,困難是沒有辦法繞開或者自己消失的,隻有直麵困難,才能解決困難,獲得成長。繞開困難,無非就是把自己的主動權放棄了,讓自己變得被動。所以,對於李想來說,創業過程中不存在刻骨銘心的困難。當自己願意去麵對困難的時候,困難隻是一個提升,是讓自己更有能力掌握自己主動權的鍛煉。
李想定律:5%=200%
2008年11月21日,濟南,“2008·中國百名IT青年精英論壇”舉行。
白球鞋、牛仔褲、軍綠色帶帽夾克是李想的行頭,略帶青春痘的臉上含著微笑,高個子的他總給人一副陽光男孩的形象。如果不是主持人在介紹中將一大堆如雷貫耳的修飾語用在“李想”兩個字前麵,沒有人會意識到他就是經常開著寶馬車的“財富新貴”。他看上去根本就是一位最普通不過的大學男生,這樣的人在中國無論哪所大學都是一抓一大把。
但是,李想與同齡人有太多的不同,他似乎要成熟許多。媒體在報道時用了這樣一段話:他使60年代人感到恐懼,他是70年代人的壓力,是80年代人的偶像——不,在他的擁躉者中有小到小學六年級的少年,也有年近花甲的成功台商,還有一個50年代生人來Email說想在人生謝幕前加盟他的公司,最後一次奉獻自己拚搏的豪情。
為什麼“年近花甲的成功台商”和“50年代生人”都被他折服,甚至願意和他一起“奉獻自己拚搏的豪情”?充滿“亮劍精神”的“李想定律”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原因。
或許是從小的數學功底不太好,“李想定律”概況起來是一個完全不可能相等的數學等式:5%=200%。李想認為,大部分人做一件事情做到了80%,就已經達到合格的標準了。但是李想會告訴員工,隻要多做5%,就可以變成突出的和領先的,這樣做所獲得的結果和回報可能就是200%。另外,多做5%跟做成一般相比,其實費的力氣差不多,絕大多數人做的是一般,再努力一點就是更好了。往往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看到這一點就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