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人生如夢(2 / 3)

寶鼎再不猶豫,斷然決定親自趕赴關東,指揮戡亂大戰。

皇帝也是大為興奮,要求禦駕親征。

寶鼎和王賁等中樞大臣仔細商議後,接受了皇帝的這一建議。

六月底,皇帝下詔,太尉王賁、禦史大夫趙亥、駟車庶長公子騰留守鹹陽,共領國事。丞相公子寶鼎、郎中令公子成、護軍中尉羌廆、大監軍辛勝、衛尉卿楊端和、中尉卿李信等扈從皇帝禦駕親征。

七月初,皇帝出鹹陽,急赴關東。

=

這日車駕抵達洛陽,章邯、司馬斷、公子嬰、熊庸率兩萬精騎從大梁趕來相迎。

皇帝勉慰了章邯和熊庸,言辭間表露出對他們的絕對信任。章邯和熊庸感激涕零,誓死效忠。

當天晚上,皇帝把寶鼎請到了行帳,“依照大秦律,章邯的確不合適繼續出任北軍統率。即便有朕和你的支持,但章邯的威信受到了打擊,諸軍統率們對他的信任也有所降低,這些都對平叛不利。”

寶鼎撫須而笑,“既然如此,陛下為何還讓他繼續統率北軍?”

皇帝微笑不語。

寶鼎搖了搖頭,“陛下既然借助章邯向他們發出善意,是不是打算在‘分封’上做出讓步?”

皇帝給寶鼎說中了心思,臉上露出一絲尷尬之色。他不知道寶鼎的真實態度,但他的想法能否付諸實踐必須得到寶鼎的支持,否則必定落空,這讓他有些不安,他不希望看到兩人之間出現矛盾和裂痕。

“叔父,關東不能再亂了。”皇帝說道,“事實證明,帝國的和平統一僅靠強悍的武力和休養生息的政策是不夠的。正如叔父所說,目前鹹陽不具備‘集權’的條件,但‘分封’又會導致帝國陷入分裂和戰亂,所以我們必須走‘集權’和‘分封’共存的道路。自統一以來,我們一直在走這條路,不過事實告訴我們,這條路我們沒有走好,國策還需要調整。”

“如何調整?”寶鼎問道,“是傾向‘集權’,還是傾向‘分封’?”

皇帝猶豫了一下,謹慎說道,“朕的想法是,擴建封國,但限製封國的大小和權力,這樣既滿足了‘分封’,又有利於‘集權’。”

寶鼎讚許點頭,“此策可以迅速分裂叛賊,以最快速度最小代價平息關東之亂,而且完全避免了手足相殘之禍,好計策。”

“叔父同意了?”皇帝驚喜地問道。

“如此良策,臣當然鼎力支持。”寶鼎笑道,“不過你想過沒有,此策終究是權宜之計,時間長了,貪欲還是會蒙蔽人的心智,會讓很多人走上不歸路。帝國的和平統一,最終還是要靠撤藩,要靠徹底消滅‘分封’來保證。”

“叔父認為鹹陽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具備撤藩的條件?”

“兩個前提,一個是帝國富強,庶民安居樂業,天下萬民忠誠於大秦,鹹陽才有實力撤藩;一個是南北戰爭嚴重威脅到了帝國的安危,迫使帝國不得不集權於中央,以便集中全部國力守護中土。”寶鼎伸出兩個指頭晃了一下,“一個內因,一個外因,缺一不可。”

皇帝陷入沉思。

二世皇帝抵達大梁,下詔擴建封國,把當前的五個封國擴建為九個。

二世皇帝登基後,燕國封國隨即取消。這一次皇帝不但重建燕國封國,還另外增加了三個封國,一個是山東的膠東國,一個是兩淮的九江國,一個是江南的長沙國。不過相對應的,各封國所統領的郡縣大幅減少,基本上就是一郡之地。另外,封國王的權力大幅消減,由中央直接委派“相”主掌封國事務,而這個“相”每三年就輪換一次,盡量避免王、相聯手對抗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