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1)

公元1855年,英美為擴大對華走私貿易,及便於人口販賣,不惜頒布《香港一八五五年第四號法令》,聲稱但凡在香港登記的中國船隻可受英國庇護。

十二年後,清政府使臣浦安臣與美簽定《中美續增條約》,至使英美法在中國國內的走私貿易與人口掠奪進一步擴大。

*

公元1868年

仲夏,申時。

*

雲台山港口,一艘掛著英國國旗的商船緩緩駛入。

埠頭上的搬運工人紛紛站起仰望這艘龐然大物。

兩道灰白大風帆,三條桅杆,兩層船艙,好氣派的商船。

一個頭發花白正在抽水煙的車夫頭也不抬,邊哧哧地吸著煙嘴邊和一旁的小男孩說:“這艘不是普通船,過去看清點,以後盯著這種船說不定可能有人會買你回去做私人車夫。”

小男孩搓一搓鼻梁,立即飛奔到埠頭。

一群赤著上身的搬運工人正在追著船跑,像螞蟻般向停泊的浮台湧去。

一個頭戴黑色有邊帽子,身穿深色緞錦長衫的人從浮台最右邊的通道走到商船下。

船員拋下纜繩,三名埠頭工人立刻分頭綁穩鐵柱。

兩名管家打扮的人上岸後召集手下與搬運工人開始搬船艙裏的貨。

不一會兒,一個同樣戴頭黑色有邊帽子的人從船上走了下來。他身上是深藍色的西裝,頭上是上等絨料做的帽子,既新且黑,沒沾染一粒灰塵。

穿長衫的男人摘下帽子,彎身鞠躬道:“顧先生,今天3號倉我已經命人打掃幹淨。”

顧先生掃了一眼搬運的工人,隨口“嗯”了一聲。

人群已經散得七七八八,小男孩終於得地兒。他喊道:“先生,要車嗎?先生,坐車嗎?”

“子毓。”一把纖細的聲音從顧先生身後傳來。

一個手抱嬰兒的女人在仆人的攙扶下走下船。她穿著一身洋裝,披著卷卷的長發,眉目秀麗,最惹人注目的是那淡綠的雙眼。

小男孩頓時看癡了般。

穿長衫的男人隨手塞了個銅板到小男孩手裏,說:“走走走!別礙手礙腳。”

小男孩又搓搓鼻梁,拋拋手中的銅板,嘴裏邊嘀咕邊轉身離開。

“嗨!”有人喊,“Boy——小——孩——”

小男孩左右看看,除了他並沒有其他小孩。

他轉過頭。

一個洋人提著一兩箱行李從船下來,用不太標準的中文說:“我-想-要-坐車。”

“有!有!跟我來!”小男孩收好銅板,一手提起一箱行李向自己的人力車跑去。

“尤叔,來生意了,先走了!”他丟下一句話,使勁拉著車跑開了。

叫尤叔的車夫,盯著坐在小男孩車上的洋人的背影,皺起眉頭,似乎感覺到心跳加速。

“哎——”尤叔大聲喊,“小紐!回來!”

鼻翼一張一合地聳動,像是嗅到了什麼可怕的氣味,他立即丟下水煙筒追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