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穀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戰國時秦孝公從魏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在此設關。隻因關在穀中,深險如函,故稱函穀關。
它以險峻聞名天下,素來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渾氣魄與萬人稱讚的美譽,而關內最引凡人向往的自然要數上清殿。
觀《釋名》雲:“觀者,於上觀望也”。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台”。
道作為古代一種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以仰望,故借觀;觀道,如同觀察星象一樣,深不可測,隻能揣摩,觀之,覺而明慧。道觀之地,乃窺測無上天意所在之所,後世亦解為某種處所。
上清殿便是這窮極世間大成道法的藏經之所,所位之地更是函穀關中最為險要的要塞。
潛心道術的人也很少知道,這上清殿的核心並不是建在關頂之處的一間道觀,而是道觀後山的往生台。
往生台三麵絕壁,深不見底。無論是何人,主要從台上跳下去,必然往生,絕無生還可能。
這是道觀之內得到之人圓寂之後生天之所,大道無形,化無為有,化有為歸,歸之往生,往生台因此得名。
一名光頭青衣的道童急忙奔走在後山的竹林之中,目標直指往生台。鋒利的竹葉劃傷他的麵頰,但卻未曾令他單薄的身影有一絲慌亂,從他身上的清白道服便可認出,他出自上清殿,而那顆鋥光瓦亮的光頭則代表的是,他隻是一位燒火打雜的俗家弟子。
他已經三十七歲了,因十八歲那年被心愛之人所傷,便拜在上清殿的清恒道長門下,隻因他早已破了純陽,又沾染了太多世俗,故無法成為道觀的正式弟子,隻是一個打雜的旁門弟子。
他在出家之前單名一個飛字,又是在竹林之中遇到清恒道長,因此道長賜號林飛竹。道友們不願喊他飛竹,諧音好似肥豬,於是從他們口中傳出來的便隻有林飛二字。
上清殿的道士都會修煉咒語,是在道法的過程中,配合符、印、罡、訣、法器來行道施法。其中又有一技,能度人籙仙,製星,製魔,製水,鎮五方,濟法界,故曰神咒。
此咒威力巨大,修煉過程又極其困難,數百年來隻有一位高人得此神咒,並將其不斷改良,使其可以降妖滅怪,這也就是八化乾坤咒。高人隱匿深山,並創建其函關道門。
八化乾坤咒隻有每代道長才可修煉參透,可百餘年前,一場陰火卻將藏經閣燒個大半,就連神咒的卷軸也隻剩下半部,當年那位長老慚愧難當,便攜帶半部殘咒火化生天。自那之後,神咒便失傳了,留下的隻有傳說。
林飛額角冷汗直流,但表情卻豐富至極,擔憂,惶恐,興奮,喜悅跌宕起伏。但終究那抹對力量的渴望占據了他刀刻斧鑿般消瘦的麵龐。
終於到了,往生台!
整整十九年,他自從來到道觀之後原本隻想與世隔絕,卻在打掃雜物室時發現了神咒創始者留下的自傳,裏麵清晰的記載著如何獲得整部神咒的方法與破解之法。林飛欣喜若狂,如若獲得神咒便可逆天改命,這簡直令他對強大力量渴望的心再一次燃燒了起來。數十年的碌碌無為,十數年的悲苦人生,終於要走到頭了。
突然,林飛心跳驟然加速,但很快又再一次被興奮占據,他慌忙的抬頭望向天空,棋布星陳的天空中錯綜複雜的點綴著數萬星辰。他不甘心的自言自語:“為什麼來的這麼快。”
六道身影動若脫兔,宛如六顆夜空舞動的螢火從竹林之內飛躍而出,這六道身影的主人實則年過數十廿年,卻個個鶴發童顏,霸氣外漏。
乾坤無極,倒轉陰陽,這六人竟都已修煉到化神之境。烙印著太極八卦的長袍以證明了來人的身份,正是觀內最老一輩的道長,就連林飛的師傅清恒在此,也隻能恭恭敬敬的喊一聲師祖太爺。
觀內之人都清楚,這六人才是這裏的真正掌權之人,旁門弟子若見其本尊,虛行五體投地之禮,然而林飛卻站的筆直,仰頭觀望滿天星空。
當陽之日,夜空棋布,星宿如同一張無邊無涯的萬丈棋局,在這千年不遇的奇觀之中,林飛眼中興奮的光經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