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點,是我每天定時開機的時間,每天這個時候,我都會習慣性地先看看有幾個“未接電話”的短信提醒。今天我也不例外,拿起手機一看,竟然有10個“未接電話”,其中有6個是同一個號碼打來的,出於禮貌,我一一回複過去,除一個是以前的委托人來電詢問案情進度外,其他的都無一例外是新業務谘詢,且都是谘詢一個同樣的問題:老公出軌了,我想離婚,該如何取證?
一個小時後,我開車到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我3個公開的電子郵箱,每個都有近10個新郵件谘詢,內容也都大同小異:“老公出軌”“調查取證”“離婚”。這些郵件足夠讓我看近4個小時,還不包括有選擇回複的耗時。
晚上9點,我下班回家,通常對當天做一個彙總,我發現:從我2000年8月開始從事婚外情調查以來,幾乎每年所接受的婚外情調查及谘詢的案例都在遞增,這也難怪兩年前有深圳媒體采訪我,要我用最短的語言來形容現在的出軌現象,當時我還記得自己幾乎不假思索就說出了4個字:泛濫成災!事後,有深圳婦聯領導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這4個字過於誇張。
前不久,我國民政部門公布第一季度離婚數據顯示,全國共有46.5萬對夫妻辦理了離婚手續,較去年同期增長超17%,也就是說平均每天約有5000個家庭解體,這樣的離婚率在我國已經連續7年遞增。此數據一出,很多國外媒體更是詫異我們的“中國式離婚”了。
其實,關於“婚外情成為我國婚姻的頭號殺手”的報道,印象中幾年前就在媒體上出現過。現在國內幾乎每一天都能看到“小三微博高調調侃”“原配當街打小三”“小三連撞原配”“小三索要分手費”,甚至還有“官員公開宣稱自己包養情人”,等等。諸如婚外情的話題與新聞也都不再是明星、大腕的緋聞,更似“飛入尋常百姓家”。
現在很多女人都認為,選老公如選股,事業有成、錢袋飽滿的男子是“績優股”,在婚姻市場上牛氣衝天,是“女股民”競相追捧的對象;這樣的“績優股”多值壯年,雖早已成家、受到“內部人”的控製,但“績優股”活躍在“花叢”之中,活得瀟瀟灑灑;而“內部人”卻活得很累,因為她們的“控股”地位並不穩定,經常麵臨“第三者”的惡意“收購”,不得不與經常更替的“第三者”們進行殊死的鬥爭。年輕女子們並未將做“第三者”視為畏途,她們認為,兩個(或多個)女人比賽女性魅力是一嘲公平競爭”,“第三者”最好是先做“債券”(第三者),再爭勸債轉股”(由情婦成妻子)。如此“炒股”雖然艱難了一些,但總比“買”一隻前途未卜的“原始股”好。更何況,辛辛苦苦將發展前途不明的“原始股”培育成“績優股”,也還得再麵臨“第三者”們要求“債權轉股權”、爭奪“控股權”的嚴重威脅,以往同甘共苦的經曆在這種“性戰爭”中未必有用。
女人們在婚姻選擇上非常理智:少數富有的或在權勢部門工作的男人成了大家趨之若鶩的對象。也難怪很多“千萬富翁方忠征婚”的話題成為傳媒的聚焦點。在這些起典型的財富加美貌的現代“愛情”故事中,中選者還算是幸運的,畢竟這是名正言順的婚姻,比為了錢做“情人”“二奶”“三奶”好。
經濟發展狀況與離婚率成反比,經濟萎縮時離婚率下降,經濟繁榮時離婚率上升。隨著經濟發展的加速,離婚率開始上升,而且在先富起來的那批人當中離婚現象也最突出。近年來,中國式離婚率更是逐年遞增,其新特點是“閃婚”“閃離”“出軌”“第三者”“家庭暴力”等,離婚最集中的3個年齡段為:22~35歲人群是離婚主力軍,36~50歲年齡段是婚姻平穩期,50歲以上人群離婚率上揚。在現實社會中,“80後”經濟地位變動最明顯,使得婚姻關係中男女雙方的“資源”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與高離婚率有直接關係。
在北京和一些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如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等,相對集中,傳統的一夫一妻製家庭受到嚴重挑戰,出現了一夫一妻、多個臨時性夥伴製或一夫一妻多妾製。在深圳,甚至有一些有錢男人堂而皇之地宣稱,人的一生要想完美,需要結3次婚,30歲、40歲、50歲各娶一個靚女,這樣才能保證人生的完美和婚姻的高質量。我曾與幾位出軌的“成功人士”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坦率地承認,每天在外麵見到的都是充滿青春活力的靚女,回到家見到已成“黃臉婆”的太太,哪有什麼興趣。太太“識做”的,這把“太座”的椅子為了孩子給她留著;不“識做”,就隻好揮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