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姑娘還很小,所以很多時候,都需要你來照顧她。不過,當她一天天地長大,你就要交給她做一些必要的事情了,比如大小便、刷牙、穿衣等小事情。另外,你還要交給她一些防身的小知識,因為很多時候,她並不在你身邊。
千萬不要覺得這些事情很簡單,要知道,這可是寶寶成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必然經曆。第五十一節讓女兒學會大小便
一位媽媽說,女兒好不容易學會大小便,但是沒有多久竟然學著男寶寶站著尿尿了,這讓媽媽十分惱火,畢竟寶寶學習大小便的成果來之不易啊。
其實從寶寶降生下來,大小便問題可以說是全家的重點研究對象了,當寶寶一次次不能控製自己的大小便而就地解決的時候,家長的煩惱就來啦。但是,著急也沒有用,寶寶學習怎樣大小便就像學走路一樣,爸爸媽媽一定要耐心等待,因為它的順利完成不取決於父母的主觀願望。
並且,如果把寶寶的大小便訓練當做簡單的生活習慣的建立問題,疏於調教,那麼就會產生一些其他的問題。比如寶寶的大小便訓練不好,會對寶寶的個性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提出者正是著名的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把訓練寶寶大小便當做一回事。
那麼,如何訓練女寶寶大小便,又如何讓她改變站著尿尿的壞習慣呢?
什麼時候訓練寶寶大小便
寶寶太小,大小便訓練會給她造成莫大的壓力和挫折感,甚至出現便秘、拒絕排便及上廁所退縮等現象。而寶寶如果兩歲半還在白天兜著尿不濕的話,會讓她自卑,別的小朋友也會笑話寶寶,影響寶寶心理發展。
據研究結果表明:大約90%的女孩,在兩歲半的時候已能完全控製自己大便了。並且值得欣慰的是,專家發現女寶寶在訓練時所要花費的時間少於男寶寶。
專家研究表明越早開始訓練寶寶的大小便,訓練時間就越長。有人說:“如果寶寶的腦部神經係統是A點,膀胱是B點,那麼訓練寶寶大小便自理必須等到A點到B點的道路暢通。否則,不管如何努力,都不可能順利地從一點到達另一點。”所以,如果寶寶在18個月時開始訓練,寶寶在26個月時完成訓練要花費8個月;而如果從24個月時開始訓練,到28個月時隻花費4個月寶寶的訓練就結束了。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等寶寶更成熟些再開始訓練,寶寶可以學得更快,自己和寶寶的遭遇挫折也更少。
當然在真正的大小便之前,讓寶寶形成大小便的規律還是十分重要的:
1~2個月寶寶
可以開始訓練大小便的習慣了。這個時期的寶寶每天排尿次數多、間隔短,具體次數因人而異。
寶寶排大便有些規律,大便前寶寶一般會有發呆、愣神、使勁兒等表現,如果大人及時發現,讓寶寶大便就可能成功。吃母乳的寶寶一天可能拉3~5次,吃牛奶的寶寶一天拉1次的居多,有的可能兩天一次(不過容易發生便秘)。寶寶排便可在每天早上吃奶後、晚上臨睡前試著把一把。
爸爸媽媽應該在給寶寶把大小便時用“噓……噓……”和“嗯……嗯……”的聲音作為排便信號,幫助寶寶形成條件反射。這個階段把寶寶大小便可能成功的較少,此時不要因為著急強迫寶寶。
3~6個月寶寶
有的大小便已很有規律,特別是每次大便時會有比較明確的表示,大人比較省心省事。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按照一定時間規律把便,但一定不要強迫,如果寶寶打挺反抗,不肯配合,或超過5分鍾寶寶還不肯排便的話,就不要再勉強她了。
8~9個月寶寶
寶寶如果已經學會坐,可以讓她自己坐在便盆上大小便。這時的寶寶會用聲音、打戰、眼睛瞪大、發呆、用勁小臉憋得通紅或哭鬧等表現來表示自己即將大小便了,爸爸媽媽要及時抓住這個機會讓她坐盆來培養,每次坐盆一般不要超過10分鍾。
如果要訓練寶寶大小便形成規律,可以在早飯後10分鍾讓寶寶坐盆,排不出來也不要緊。一般訓練一周,排便的條件反射即可建立,寶寶就會定時排便。此時不要隨意更改排便時間。
18~24個月寶寶
大腦的神經係統已經發育成熟,對充盈的膀胱、直腸也開始有感覺了,在寶寶有便意的時候,她能主動地要求坐便盆了。一般來說,寶寶到了2歲以後,大小便的意識增強了,就可以給寶寶訓練了,如果你發現寶寶有了下麵的一些特征,就不要猶豫了。
保持尿片幹燥達兩小時以上,或在小睡時不尿;
會模仿父母的行為,聽得懂簡單的指令,還可以獨立地表達“願意”還是“不願意”;
行動能力上,可以走過去坐好,將衣服拉下或拉起;
對他人上廁所表示出興趣,甚至在口頭上或行動上表達想解便的欲念;
有了要去洗手間大小便的概念,或能理解“坐便器”的含義,可以走過去坐好並樂意經常坐在上麵。
寶寶大小便小提示
1.準備一個類似於玩具的如廁椅或者尿桶,最好有鮮豔的色彩,這樣可以吸引寶寶。
2.大便比小便容易控製,可以從訓練大便開始。開始培養時,可以在你上廁所時讓寶寶看一看,讓寶寶有模仿的樣本,另外寶寶還會知道別人尿尿或大便不是用尿布。
3.女寶寶應該和媽媽學習,當然有時在學校女寶寶會向小男孩學習站著尿尿,家長對此不要太介意,時間長了,寶寶還會恢複原來的方式,因為她自己也會覺得不方便。
4.不要斥責寶寶“事故”大小便
有時寶寶能在媽媽的提示下自己蹲便盆,但如果寶寶沒有足夠成熟的表達能力和行為控製能力,就會把褲子尿濕、把大便弄在身上,所以,此時爸爸媽媽要寬容一些。
5.每當寶寶能自己控製住大小便時,應及時表揚,讓她產生一種自豪感。
第五十二節讓寶寶刷牙的妙招
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女寶寶有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因為這不僅是寶寶的健康問題,還是寶寶美觀大方自信的問題。
一般來說,寶寶的乳牙兼具咀嚼、發音、美觀,以及維持恒牙萌出空間的功能。如果爸爸媽媽沒有注意培養寶寶刷牙,當寶寶的乳牙因蛀牙或其他缺損等原因太早掉落時,第一磨牙就會向前傾移,最後小臼齒就被“夾殺”無法長出來。
所以,為了寶寶以後的美麗健康,爸爸媽媽就要學會怎樣教育寶寶學習愛護牙齒了。
護牙時間表
未長牙之前的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在喂完奶之後,用紗布蘸水清潔口腔,或是喂奶後讓孩子喝水,以此清潔寶寶口腔,記住不要讓寶寶養成含著奶瓶睡覺的習慣,否則當寶寶長出牙齒後,因為奶瓶總是在口中,就會讓寶寶的口腔“聚集”大量細菌,這樣牙齒就成為了細菌攻擊的對象。
6個月寶寶
此時乳牙剛剛萌出時,表麵的硬組織發育還不完善,硬度較低,加上寶寶的食物大多以甜軟為主,所以齲菌此時大量增長,讓新出生的乳牙患上齲病。爸爸媽媽對寶寶牙齒的“監護意識”一定要做到位,每天至少要用乳牙刷幫助寶寶清理一次乳牙。
正確的做法:將寶寶抱在腿上,讓寶寶的頭往後仰,然後將乳牙刷套在食指上,進行清潔工作。當然,寶寶此時會反抗,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硬來,否則以後寶寶更加反抗刷牙,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做示範,讓寶寶明白刷牙並不是很難受的事情。
20個月寶寶
讓寶寶形成漱口習慣,此時隻要孩子做到飯後漱口,早晚堅持用鹽水漱口就可以了。
2歲半寶寶
此時寶寶的第1套牙齒(20顆)——乳牙,幾乎全部長成,爸爸媽媽此時就要訓練寶寶刷牙。
如何讓寶寶自己刷牙
選擇牙刷:
要選用兒童牙刷,刷毛的軟硬度,以不刷痛寶寶牙肉為原則,如果刷毛太硬,牙刷易損傷牙齒表麵、損傷牙齦,太軟則起不到清潔的作用。
由於寶寶手腕不夠靈活,所以可以選用刷柄較粗的牙刷,這種牙刷比較方便小手抓握,此外,色彩鮮豔的牙刷也比較能夠提高刷牙的興趣。
牙刷使用3個月後需要更換,不過如果發現刷毛顏色變淺或者刷毛向外突出,就要及時更換。
牙膏:
最好選用刺激輕微而含水果芳香味的兒童牙膏,3歲以下兒童不要使用含氟牙膏。最好早晚牙膏選用不同的品牌,因為牙膏中也含有殺菌的成分,如果總是使用同一種牙膏,口腔中的細菌就會適應這種牙膏,不利於除菌。
方式:
一手拿杯子,俯身向前,一手拿牙刷轉動手腕。最好用溫水,這可以很好地減少冷和熱的刺激,可以保護牙齒,對患有牙過敏、齲牙、牙周炎、口腔潰瘍、舌炎、咽喉炎的寶寶,更有好處。
刷牙時將牙刷頭平行於牙麵,並與牙麵成45度角,順序是順牙縫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地豎刷。上下、內外都是順著牙根向牙尖刷。牙合麵可以橫刷,這樣清潔才徹底。寶寶口腔每個區域,應輕刷15~20下。
注意:避免寶寶過多地拉鋸式地橫刷法,這種方法不但不能把牙齒刷幹淨,還容易導致牙頸部損傷,造成牙齒的楔狀缺陷,把牙齒刷出一條溝來,以後使用稍硬的牙刷刷牙觸及到牙髓就會疼痛。
時間:
每次刷牙至少需要3分鍾時間。建議早晚刷牙,進食後都應該漱口。
刷牙習慣的培養要點
每天堅持
在寶寶開始刷牙後,可以給寶寶一天的作息時間表中安排上刷牙這一項。堅持早晚各一遍。
循序漸進
教寶寶自己刷牙,不要指望一步到位。先讓寶寶對刷牙感興趣,然後在大人的示範下逐步自己去刷牙,最初可以讓寶寶用清水刷牙,當寶寶逐漸掌握上下轉動刷的動作要領時,再給寶寶擠上牙膏,寶寶的真正刷牙就開始了。
寓教於樂
最初寶寶刷牙時,不要強求刷幹淨,先讓他習慣刷牙的姿勢動作,再逐漸要求刷幹淨。在孩子學刷牙時,爸媽可以讓寶寶配合兒歌進行刷牙動作,以提高學習的興趣,注意應該經常給予鼓勵和表揚。
檢查刷牙結果
寶寶開始刷牙,動作不熟練,力道比較小,一些牙齒間的殘留物並不能刷掉,所以,爸爸媽媽要對寶寶刷牙的結果進行檢查,有必要的話,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寶寶刷牙。注意,要告訴寶寶在刷牙時需要注意什麼。
第五十三節有意識讓寶寶自己學習穿衣
一天晚上,媽媽正要給2歲的囡囡脫套頭的羊毛衫,囡囡突然說:“不要,囡囡自己來!”媽媽看囡囡躍躍欲試的樣子,欣然允許。於是媽媽先給寶寶做了一個示範,告訴囡囡:“兩個小手交叉抓住下麵的衣擺,把衣服拎住,然後把手和衣服一起舉起來,再脫去兩個袖子,最後把頭取出來。”結果在媽媽的鼓勵和引導下,囡囡一下子就成功了。不久囡囡又開始學會了自己穿衣服。媽媽突然感到自己的小棉襖成長了不少!
可不是每個寶寶都像囡囡一樣,很多大寶寶到了五六歲還要媽媽來幫忙,每天早晚媽媽就開始忙活了。其實,寶寶不會穿衣、脫衣、係鞋帶等簡單的自我料理,根本原因是爸爸媽媽的問題。
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曾說過,“教育首先要引導兒童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一些穿衣、係鞋帶、吃飯等小事情對18個月~3歲的寶寶而言,是很新鮮的,他們其實都想自己去做,當他們獨立完成這些類似的事情,身體、智力、情緒、性格、意誌等各方麵都會得到提高。長時間下來,寶寶就有了初步的獨立性,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愛動腦筋想問題。而如果爸爸媽媽把寶寶的這些“獨立宣言”抹殺掉,就會使寶寶因缺少鍛煉而形成能力低下、性格懦弱、依賴性強,意誌薄弱的不良個性。
所以,不要“包辦”寶寶了,讓她從穿衣開始培養自己的獨立吧!不要擔心寶寶太小學不會,她可比你想象得聰明著呢!
先學脫,再學穿
心理學家認為,寶寶總是負行為比正行為學得快,特別是在生活習慣的學習上。所以我們看到,寶寶總是先學會脫衣,然後才學會穿衣,並且在其他的方麵也是如此,爸爸媽媽可以順應寶寶的心理發展的規律,先交給寶寶脫衣,然後再交給寶寶穿衣。
寶寶學習時間
1歲半的寶寶手部力量和身體協調性都有了一定的發展,這時寶寶就可以學習自己穿衣和脫衣了。最初,她能夠配合家長穿衣服和脫衣服,比如穿袖子的時候,你可以拿著袖子,告訴寶寶把手伸進袖子裏。然後,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她就可以進行穿衣和脫衣了。
不過總體看來,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學習穿衣和脫衣以配合爸爸媽媽為主。所以,如果寶寶真的無法完成,爸爸媽媽不要責怪寶寶。
如果寶寶對穿衣服和脫衣服沒有興趣,爸爸媽媽可以選擇寶寶喜歡的衣服吸引寶寶的興趣。
衣鞋的選擇
孩子的衣服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套頭衫,一種是開衫,對於剛開始學習穿衣服的孩子來說,套頭衫比較容易學習,可以讓他們從學穿套頭衫開始。寶寶衣服的圖案不要太多,因為圖案太多會讓寶寶整天將心思放在衣服上,容易分散注意力,從小養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
另外,夏天寶寶衣服穿得簡單,這時教寶寶脫衣服比較容易,此時不要錯過寶寶學習穿衣和脫衣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