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不純真年代。”
這是一部熱播電視連續劇的開篇語。在著名的兩性專家海特看來,這種不純真年代其實早就已經開始了。那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海特發表了三卷本的《海特性學報告》,她驚人的調查結果,讓人們似乎突然發現,這個世界的兩性關係,早就今非昔比了。
離婚率高升,多種形態的兩性格局出現,女人正在變得強大,男人卻越來越脆弱……眼花繚亂的變化,讓人們措手不及。婚床,開始動蕩不安。
到底,是什麼催生了這種變化?
在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潘綏銘看來,中國人的婚戀觀發生了如此之大的變化 ,其實應該可以追溯到“五四”時期。在此之前,中國人信奉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講究夫妻恩愛——先有恩後有愛。所以,那時的婚姻可能是壓抑的,但是牢固的。因為人們信奉,所謂的感情,不是一見鍾情,而是日久生情,比起一見鍾情,日久生情更牢靠。男女雙方,可能結婚之前還沒有見麵,但是不影響他們先結婚後戀愛,再慢慢產生深厚的感情。
但是“五四運動”帶來了西方的浪漫主義戀愛觀,人們開始信奉自由戀愛,信奉感覺,信奉一見鍾情等。但是最脆弱的可能恰恰是感覺,靠感覺結合的婚姻,自然在感覺發生變化後,便無法維持。
孰好孰壞,也許難以說清,但我們可以深思,婚姻和愛情,到底是一回事嗎?
當代的兩性關係,就在這種“人性解放”中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一些數據支撐著這種變化:
1.高離婚率
1999年,中國的離婚數量就超過了120萬對,後來每年更是以十萬的速度遞增。有人統計,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離婚率更是高得驚人。離婚的背後,有著諸多複雜的原因,但專家們認為大部分是因為外遇。以前的婚姻不和諧,人們可能想,湊合著過算了。但現在,婚姻不和諧,人們會急於突破圍城,重新尋找認為合適的。
這是人性彰顯自我的表現嗎?高離婚率到底是一個社會進步的證明還是道德的悲哀?也許誰也說不清楚。
2.結婚率越來越低了
據法國相關部門統計,法國的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於通過同居,而不是結婚來維護兩性關係。所以,法國才通過了“伴侶保護法”,即雖然沒有結婚,但長期在一起同居超過N年的,一樣可以享受婚姻權利和義務。
在全球化的大思潮背景下,中國自然也不會孤獨地守著最後的伊甸園樂土。全球化,影響的不僅是人們的經濟生活,也影響著兩性關係。
同居,一夜情,契約婚姻,無性婚姻,周末夫妻,異性合租,交換伴侶,包二奶,情人現象……傳統的一夫一妻製受到很大挑戰。專家的調查發現,中國年輕人越來越推遲結婚的年齡,而更願意享受豐富多彩的不受約束的情愛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梁祝式的愛情思維,或者傳統的婚姻景象被顛覆。每個人都在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愛情模式,多種形態變成了兩性關係的基調。
3.兩性地位越來越趨於複雜化
以前,男人是一統天下的,是兩性關係裏的主導者。但是,隨著“她世紀”的到來,這種格局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男人的生理優勢都無可厚非,但是在信息時代,富於情感溝通能力以及注重細節等特質的女性,開始在社會生活中全麵閃亮登場。她們可能是女上司,可能是女首相。當希拉裏參選美國總統大選時,女人們都在歡呼。社會生活中女性地位的提升,影響到家庭格局的變化。所以,男人們回家做家庭主夫不再是新鮮事,妻子比丈夫掙錢多也不是新聞。那麼,以前男人靠手握經濟權利來把握婚姻的根基,不複存在。強大的女人,對家庭生活中男人的表現,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天的兩性關係,就是以這樣一種摧枯拉朽的形式在變化。但對女人來說,她們不僅要麵對今天的戀愛環境的變化,更要麵對男人的諸多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男人女人的變化,才導致了兩性關係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