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序1(1 / 1)

這本書的終極意義是為了描繪時間。連接身體的時間的絲線在曆經洪流和浪潮的覆蓋後呈現出光澤的段落。是暗夜裏一條若隱若現的河流。它流向不定,但有輝映。記得是一種方式,並且擁有意象來完成私人的目的。在無數個龐大的季節來臨和離去的瞬間,在每一個渴望的誕生與消亡的時刻,在那麼多的記憶與遺忘的中途,我安靜地觀望它的神秘與獨立。

損失是不可避免的。與痛苦和悲傷相同,來自突然,無法抵擋。遺忘生在不知的刹那,並在下一次的再現啟動前才現那些曾經已經融入悠遠的時光中。數量的眾多形成遺憾。

對於此事,個體的反應不盡相同。有人選擇繼續,有人選擇隔離。我的做法是將它描繪下來。無須繁重的準備與刻畫,隻是在每一個美麗的不經意後打開電腦,類似於小學的手工課上從五彩繽紛的蠟筆盒中拿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潔白雲朵似的平麵上作一種保持。記得對於我意義重大,它對於身體是一間精神倉庫,對於時光則是一種細心的嗬護。

這是一本書。

這是一部電影。

這是在海島。

這一年,我在電影學院。它已如島嶼,在昨日光線的生長下,已布滿落日金黃。在即將麵臨大片大片的遺失的時代,我能做的隻是為它畫一張圖畫,為其做色澤,質地,輪廓和光影的盡量真實的還原。之後這座島嶼繪畫會永遠留存於紀念中,並不可能被包圍著的廣闊的遺忘的水域吞沒。

它在深處需要撫摸和愛。

圖書的手稿並不是在一處完成。而是在各處可能和應該的時間和地點。

我帶著我的電腦在電影學院眾多無人注意的角落敲敲打打,身旁是喧囂和嘈雜。可能在學校後邊的咖啡館裏,可能在公寓二樓的藍色沙上,可能在體育場邊灰色的水泥台下。

時至今日,我仍然記得在每一次眼睛需要休息時,抬頭的姿勢讓一些陌生的麵孔部分湧入視線,有帥氣的正在抽煙的嘴唇,也有漂亮性感的瞳仁。

奔波沒有帶來疲勞,相反,能讓我更真切地注意電影學院的臉,並對描繪的文字注入氣味。

氣味亦是存在。

行動和靜止。穩定和無常。

去年冬天,北京一如既往降至大雪。一個人行走在暗淡的行人道上。雪成為內含水分的白色絨線,按照風行方向飄落四處。每行走一步,都會出鞋與雪摩擦的聲響。寒冷似乎已經把世界包裹起來。光線昏沉,好像末日。直到看見一個男人從名為“夏日”的酒吧走出,孩子氣的表在伴隨夜間的貨車一閃而過。溫暖就是這麼輕而易舉地捕獲了我的心。

記得在這一刻變得強烈和深刻。夏日也好像伸出雙手輕輕撥動它的梢。

有一次,帶我爬上教學樓的頂部。他因為剛排完表演係的話劇而氣喘籲籲。黃昏從不知名的四處淹沒光明。遠處是起伏的高樓和暗去的天色。頭頂的大片雲層穿越移動。光影照射景物如同夢境和我躺在地麵。我在想,青春的最後幾秒我是不是能有一個紀念的相冊。

像那麼多的經典電影片段裏主角的誠懇語氣一樣,我也可以說是。

我的第三本書。一個人的海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