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雁門諾言(2 / 2)

這父子倆可謂是截然相反的矛盾體啊!這一正一反間,一個代周而立,得天下,建立大隋帝國;一個二世而亡,失天下,襯托大唐帝國。令人唏噓不已!

楊廣歎了口氣,示意虞世基退下,親自起身扶起宇文士及,道:“仁人啊,你說的沒錯。雁門之圍時的諾言,確實是朕親口立下,解圍後就反悔,耍些小聰明糊弄將士們,這件事,是朕的不對,朕錯了!”

“聖上!”宇文士及的聲音有些梗咽,聖上剛剛不旦不計較宇文家的罪孽,反而一再為宇文家考慮,自己此刻卻不得不當眾打聖上的臉,實在是讓宇文士及的心裏十分過意不去。

楊廣微笑著拍著宇文士及的肩膀,道:“仁人啊,你不必過意不去,你剛得到朕的恩惠,立馬投桃報李,進獻忠言良策,朕感激你還來不及呢!”

說完,楊廣環視眾人,宣布道:“這件事情,我看就不必再議了,直接按照朕當時的承諾,給予參加雁門之圍的一萬七千名驍果軍將士據以其戰功薄上應得的封賞。對於已經亡故,或者不知所蹤的將士則兵部記其功勞,等有緣時補上。對於還在驍果軍中當值的將士,則從大業十一年到十四年,發給其三年應得的俸祿和賞賜,並且立即給予他們六品及以上的散官。”

見此,裴蘊看了看其他人,挺身出班奏道:“聖上三思!臣以為,一次性發給有功將士三年的賞賜即可,不可再給予散官銜。”

“現在朝廷不比以前,除了江都一隅,中央現在收不到任何地方上的財政。雖然江都的財物充足,但剛剛定下上策,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而且天下已然大亂,即使重新一統,其結果也是山河破碎、百廢待興,到時候需要花錢的地方更多!現在一下子增加一萬多六品以上散官,以後隻會越來越多,隻怕財政負擔不起啊!到時候豈不是再次失信於人?”

真是書生之見!

楊廣心裏早就打好了算盤,即使沒人提雁門諾言的事,他自己也會提出來,因為這是重拾天下人心的關鍵一步。至於裴蘊說的,楊廣覺得有道理,但那不過是以後的麻煩。跟眼前的利益比起來,楊廣得先重新成為真正的大隋皇帝,才能講其他吧!?

不趁著自己手裏還有點錢,有點資本,去大幹一番!難道等別人抹了自己的脖子,然後拿自己辛苦“抽筋扒皮”省下來的錢去犒勞這些劊子手嗎?

更何況,散官是不能世襲的,這些驍果軍將士得了好處,自然玩命的戰鬥,等到了最後,能活下來十之二三就不錯了,自己又何必吝惜生帶不來、死帶不去的一點身外之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