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22十月倭寇大入侵,廿日明軍初戰敗(2 / 2)

等了兩個時辰,已然是十九日晚上,卻不見一個人來報名。

看了看天色,陳忠對一邊的玉兒說道“:玉兒,看來今天,少爺我要一個人去了。”

“少爺……”玉兒想說什麼,不過卻被陳忠打斷。

“不用說了,我心已定。”陳忠想起了那一段屈辱的曆史,曾經作為一名軍人的使命與榮耀,使他義無反顧。

陳忠頓時也沒有再等,披上自己的披風,拿著聖旨和同知印,策馬單騎飛奔前線。

雷密到了仁和縣,馬上接手了城防,修築一下防禦設施。

當天晚上,倭寇就洗劫了仁和縣附近的小村莊,好在裏麵百姓都撤退了,沒有造成很大的損失。

楊治於是又進言“:倭寇是海上殘餘流賊,沒有紀律性,對於地形也沒有我們的熟悉,請大人下令,今晚夜襲倭寇,定能大獲全勝。”

可惜,對於楊治有偏見的雷密,再次無視了他的意見,這一次,都沒有功夫發脾氣了,直接無視。

不過,好在看到雷密也算認真防禦,於是也沒多說什麼了。

天剛剛亮起,雷密就得到了倭寇來襲的消息。

於是,他急忙阻止防守。

可惜,他指揮水平實在是有限,他手下的士兵也是毫無戰鬥經驗和戰鬥本能。

“你說什麼?城門失守了?”雷密大驚道“:怎麼可能,敵人怎麼從城門進來的?難道是有臥底?”

“報告大人,仁和縣城門年久失修……”

雷密也沒有多說其他廢話了,保命要緊,於是立馬點齊了自己的所有手下,讓他們斷後,美其名曰:掩護百姓撤退,自己立馬開溜了。

不知道情況的士兵,尤其是當地的青壯,知道“掩護百姓撤退”的命令後,更是拚命殺敵。

可惜,兵敗如山倒,倭寇的實力也不是這些沒見過血的新兵可以相比的。

說實話,倭寇的單體戰鬥力確實不錯,單體上,尤其是步戰,不下於一般的士兵,而明朝的士兵,卻是常年未參加戰鬥,導致戰鬥力非常低,加上一些鄉勇,基本上要兩三個人才能對付一個倭寇。

不多時,巷戰也逐漸敗退。

一夜的飛奔,天明不久,陳忠就到了仁和縣。

二十,又稱廿,這一天,仁和縣破了。

雷密帶著五百人,加上金山和仁和縣的士兵,以及仁和縣的鄉勇,足足八百人,抵擋了不到半個時辰,就被擊潰。

陳忠有一種不現實的感覺,怎麼回事,就丟了城?

倭寇基本上沒有太高的紀律性,他們一般不會晚上進攻,隻需要一員戰將,一百士卒,便足夠在晚上拿下敵人。

為何會這樣?

金山沒守,可以歸結為雷密去遲了,這仁和縣竟然就這麼丟了?

陳忠有一種吧雷密抓起來殺了的衝動。

可惜此時,陳忠根本找不到雷密的身影,而且此時也不是興師問罪的時候,仁和縣丟了,但是還有一小半在自己軍隊手上,之時且戰且退罷了。

如此,還有機會。

陳忠再次打起精神,一掃一晚上的飛奔帶來的不安適,立馬策馬向前,目的隻有一個——仁和縣,不能丟。

陳忠飛奔了一晚上,身心俱疲,但是,此時,他卻沒有絲毫的睡意,他仿佛又看到了1937年12月的慘劇,超過四五十萬的人,被埋在了南京。【不是我誇張人數,大家可以去查一查】

心中的熱血已經點燃,克服了此時的疲憊,陳忠舉起大刀,從西門逆流而入,同時大喊“:杭州同知陳忠,率援軍到來,壯士們隨我殺回去,奮勇殺敵,列土封疆。”

————————

這隻是一個小小的戰爭,我不方便寫的太詳細,這一章集中體現雷密和楊治的區別。

另外,本人撲街選手一枚,一周兩更,永不斷,可能無法和大部分人相比,但是我絕對會堅持下去的。

還有就是,本書實在可能有些幼稚,但是我盡力寫出我心中的大明。

求推薦,求收藏,求點擊,求點評,求宣傳,千山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