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金殿提議後世知,內閣共商此時謀(2 / 2)

“臣遵旨。”王馬文升下拜領旨。

“臣請陛下為新軍命名。”馬文升立馬說道。

朱佑樘站了起來,眼神飄忽了一會兒開口道“:就叫揚威軍,揚我華夏大明的天威!”

“謝陛下。”馬文升眼睛有點紅,作為一個天天和軍事打交道的兵部尚書,他很明白,邊關將士的心願,也明白,邊關百姓的苦難。

“通商之事,就讓李東陽前往,眾卿以為如何?”朱佑樘問道。

“似乎李大人正在丁憂。”吏部尚書王恕道。

“無妨,他丁憂已經近三年了,朕下一道特旨,讓他回來,國家正用人之際,眾位不必多言。”朱佑樘道“:傳旨,即刻起,李東陽官複原職,並遷禮部,同禮部右侍郎。”

這個禮部右侍郎和真正的禮部右侍郎是有本質的區別的,這個官職隻是出使的時候,抬高使者的地位而授的,回來以後必然會調動。

其實大家都明白,劉吉這個首輔是當不了多久的,少則一年,多則五年就要換下去,然後內閣就會少一個人,這就需要從六部六個尚書十二個侍郎裏麵挑了。

而要成為內閣職位,一個來說要有資曆,人脈,能力,另一個來說就是要有功勞了,李東陽是朱佑樘的伴讀,看來朱佑樘對於下一個閣臣,已經是心中有數了。

“陳忠此策十分有眼光,即使失敗,也不能否認他的能力,眾卿以為,該如何處置。”朱佑樘道。

一般來說,進士前幾名冊封為翰林院庶吉士,編修等閑職,多則五年,少則兩年,便外調為官,隨後三年升禦史台,六部給事中,主簿,以及大理寺等等的書記等等,再過幾年就會直入六部中樞,成為侍郎一級的大員,這是最好的過程,全程大約二十多年。接下來熬資曆,五年左右升尚書或者入內閣,大約三十年左右,一個新進士就會執掌中樞。年紀輕的也要五十多近六十了。

差一點的,進士出身直接外放為官,三五年升知府,又三五年升知州,又過三五年到六部,然後也是熬資曆,不過最多就是尚書級別了,這個周期大概是三十年。

最差的同進士就不說了,頂天就一個巡撫了在外麵跑的命。

“臣以為,可以讓他和李侍郎一起前往。”既然朱佑樘又栽培陳忠的意思,徐浦上前道。

朱佑樘眼睛一亮,如果此去成功,就是一個功勞,便可以直接從給事中做起,免去最短也是五年的翰林院和外放的流程。

“好,封李東陽為天使,會見韃靼之主,商討通商,另外,授陳忠為隨軍司馬,一同出使。”朱佑樘說道。

這一招釜底抽薪,用漢族的包容性去同化,真的可以成功嗎?

次日,陳忠就收到了吏部的任命狀,任命為使團行軍司馬。

一般一個使團是百人到一千人左右,此去韃靼瓦剌,人少了是不行的,於是,朱佑樘大手一揮,派了一個千戶加上一錦衣衛百戶,共計一千四百人,其中戰鬥人員一千一百人,儀仗三百人。

這隊人馬中,最大的自然是李東陽,其次是千戶和百戶,再下麵就是行軍司馬了。

李東陽是當朝正三品大員,千戶則要小很多,隻有正五品,百戶則是正六品,行軍司馬則是未入流,負責記錄,後勤。

幾日後:

趙宇也來送行了,他的任命狀還沒有下,但是估計翰林庶吉士是跑不了了。

“愚兄祝賢弟前程似錦,鵬程萬裏。”趙宇抱拳道。

“兄長保重,愚弟也祝兄長一片坦途。”陳忠也是抱拳,對於這位兄長,確實是真心的祝願。

“現在邸報已經傳遍天下,想必不久之後,令尊令堂就可以知道賢弟狀元功名,定然會歡喜無比的。”趙宇笑道“:賢弟今年大登科,不知何時小登科?據說本來應該等你回去路上榜下捉婿的,卻是讓你跑了。”

“額,大哥說笑了,嗬嗬。”陳忠道。

“好了,不多說,希望不久之後能夠喝到賢弟的喜酒,祝賢弟一路順風。”趙宇再次道別。

“珍重。”陳忠鞠了一躬,便騎上馬,隨軍而去。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