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十六年十一月,朱慈煊移蹕昆明,複昆明為雲興府,殮永曆帝後衣冠,築陵西山。十二月,朱慈煊於滇京登基,改元昌武,以明年為昌武元年,大赦天下。

又任命各部院堂官,基本搭起了朝廷的架子,但是朱慈煊沒有任命閣臣,而是重開五軍都督府,李定國任天下兵馬都元帥,賜尚方寶劍。以吳三省那嵩功大,加吳三省兵部尚書,封那嵩忠勇侯,有功者人人升賞。清點府庫,得銀四百七十餘萬兩,朱慈煊命各兵人人賞銀十兩,軍官等而加之,一下子便支出上百萬兩,至於士兵能不能拿足十兩,朱慈煊目前還控製不了。

此時,明軍格局已翻天覆地,目前明軍軍頭眾多,隻是名義上受晉王節製,他這個皇帝便舉重若輕起來,隻要不損害這些軍頭的實際利益,他們在明麵上給予了朱慈煊足夠的尊重。加上李定國這個最大股東精忠事君的情況下,朱慈煊逐漸能夠行使皇帝的真正權力。

他任命晉王係官員江國泰為戶部尚書,工部尚書。厚葬總兵高應鳳,封其幼子為益陽侯,其所部士兵,得生者不足二百,無論死生,皆如高總兵所諾,賞銀百兩。複祈三升鹹陽侯,仍領舊部。

各地降卒三萬餘人,除了編入各軍外,征求晉王之意後,揀選精壯三千,以高應鳳殘部為骨幹,組建天子親衛,以沐雲馬延分任左右衛指揮史,除了兵甲全部精良外,李定國還特意撥過來火銃一千門,其中五十門還是購自外夷,專門裝備吳三桂家丁的自生火銃。

滇京光複後,明軍開始按月計餉,月俸每兵一兩六錢,將官不等。如此,土司兵除外,明軍在冊近五萬,月餉達十萬兩。

臘月,貴妃索林卓瑪生大皇子朱和垣,冊封皇貴妃。劃撥無主之地,以供皇貴妃隨行族人耕種安家。

明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末,清廷得知吳三桂兵敗的消息,大為震動。削去吳三桂親王銜,降為平西王,罰俸一年,撤其節製雲貴之權。又令四川總督李國英統川貴贛三省兵馬,剿滅叛軍,擒殺偽帝。占據川東鄂西的夔東義軍,獲得喘息之機,免遭覆滅命運。

昌武元年,散落在雲貴的各路義軍,陸續來投,明軍忙著招兵擴軍,整訓士卒。清軍則轉運糧草輜重,集結兵馬。雙方互不侵犯,進入短暫的停戰,但內心都很清楚,這是暴風雨來臨之前平靜。

明廷也恢複了每日的朝議,禮製如前,所有奏折,軍政相關的一律先送五軍府先議,議出結果後,重大事項送朱慈煊禦批生效,其餘則李定國可以自行處置。因此朱慈煊可以說是相當空閑的。

朱慈煊雖然貴為皇帝,但是和其他穿越者比起來,行動多有不便,那麼多眼睛盯著,連出宮都不容易。即使有些想法,但是如果過於新奇,自己沒有力排眾議的實力,說話不可能管用。這一年多耳濡目染,朱慈煊收獲頗豐,同時也看到軍隊和朝製多有弊端。但是他也明白,製度改革非一朝一夕,更不是大明目前的處境可想的,生死存亡之際,對大明這條破船大刀闊斧的改革隻會加速它的沉沒,更別說他也沒有推行改革的力量。

重建不行,朱慈煊還是決定能夠在細微處修修補補,能讓這艘船晚沉一天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