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三人到達明軍駐地的時候,緬史領著沐天波一行,包括內閣大學士馬吉祥,司禮監秉筆李國泰在內的42位永曆朝大小文武官員離開了永曆行在。
在此之前,在行在的竹棚大殿中,群臣在土階下向永曆行三跪九叩大禮。此行的結局,每個人都十分清楚。自洪武建國至今,大明已享祀293年,到了此時此刻,這個王朝終於要迎來屬於它的宿命。那就讓我們陪這個帝國走完最後一程吧。
皇帝罕見地親自將大臣們送出大殿,目送他們被緬甸士兵護送出營。這些大明最後的臣子,或許能力不彰,害政誤國,或許貪財忌賢,文武相攻,甚至走狗博戲,但無論如何,也算君臣一場,有始有終。
氣數已盡。此時的永曆,反而覺得有些輕鬆。
皇帝召見了因腿傷留守的錦衣衛指揮使鄧凱,下了最後一道口諭:若天意不可違,使朕骸骨歸故土。
沐天波一行渡過了阿瓦城外的咒水河,然而在南岸等候的不是緬王,而是三千緬兵。一過河就將他們團團包圍。
沐家世鎮雲南,緬甸人對沐天波是又畏又敬,故不願傷他性命。使者按照緬王的指示,命令兩個士兵上前先將沐天波架走,沐天波趁士兵靠近,突然奪下其中一名士兵的腰刀。先左右兩刀砍翻士兵,又趕上一刀砍翻使者,趁著所有人注意力在他身上,又有七八個總兵等武官同時暴起,奪了周圍士兵的兵刃,瞬間就又有十幾個緬兵被砍翻。
反應過來的緬兵在軍官指揮下一擁而上,官員們死傷殆盡,僅餘沐天波攜四個總兵結成一個小圓陣,拚死防守。
這些武官都是百戰餘生,臨戰經驗和相互配合,遠遠不是緬兵這些戰場初哥可比的。在緬甸人又付出十幾條人命後,士兵們不敢再上。帶隊的軍官見此,喊道:殺一人賞銀百兩,待攻破明國皇帝行宮,任爾劫掠。
永曆聽到了越來越近的喊殺聲,輕輕捏了捏王皇後的手,然後他平靜地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兩條繩子,懸上房梁。
這時候鄧指揮使衝了進來,抱住了皇帝的腿,哭道:陛下失社稷已是不忠,再棄太後於異域是不孝,如此,複何麵目見列祖列宗於地下。
先前在咒水河岸死傷百餘人的緬兵,此時已經殺紅了眼。
此難,大明文武官員及士兵從人,三百餘人遇害。
包括侍奉朱慈煊的那位沒有留下名姓的少年侍女在內,所有女眷無一不是受緬兵淩辱致死。
從此,永曆皇帝完全失去人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