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瘋長(1 / 1)

而林家這邊,林根生回去和張淑芬討論之後,仍是沒有下定決心。

第二天,張淑芬來到季慧珍這兒拉家常,問起林家三房對於購買認購證的態度,才得知林根權將買認購證這事全權交給自己弟妹處理了。

而季慧珍也不知該說是大膽還是莽撞,居然打算將多年的積蓄都投入到這裏來。

問季慧珍這事靠不靠譜,她就隻有一句話“我閨女說能掙錢,還是掙大錢,肯定沒錯。”

張淑芬看自家弟妹這麼篤定,心下疑惑去了不少,又加之這麼多年來,跟著三房做生意從來沒有吃過虧。

回家和自己丈夫商量了一陣決定這回也還是跟緊林根權一家的腳步,翻了翻自己家的箱底,湊出了一部分錢買幾套股票認購證。

等到這事兒塵埃落定的時候,敏行聽從林秋的建議買了一套認購證。

而林家兩房加起來居然買了二十套股票認購證。

自然這其中林根權家買得更多,一共買了14套,幾乎是大部分的積蓄都投到裏麵來了。

而林根生家相對保守,才買了6套。不過林秋算了算,即使是買六套,隻要拋售的時間把握得好,賺個小幾百萬不在話下。

可是張淑芬馬上就後悔隻買了6套股票認購證了。等到林家購買之後,端端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市場馬上就察覺到認購證的重要性,一些金融和投資觸感敏銳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在市場上大肆的收集認購證。

可是即使是最敏銳的投資家又哪裏比得洞察先機的林秋出手迅速呢?

等到市場上有人大肆購買股票認購證的時候,已經是林家購買完兩個月之後了。

而這期間,認購證的價格一會都在穩定增長。

然而股票的飛漲又進一步給認購證價格的翻番打了一針強心針,市場上流通的認購證被最早的中國股民搶購一空,一證難求,更遑論像林家這般整套整套的購進。

再過了十幾天,林二哥了解到市場上認購證已經是有價無市了,再也買不到了。

而黑市上,一張認購證在90年代的物價水平裏,甚至炒出了上萬元的天價。

股票認購證的價格成立方式的爆炸增長簡直驚呆了林家眾人,他們想到會賺錢,但是從不敢想能這麼賺錢。

一覺醒來,自己手裏的錢就變成了昨天的幾倍、十幾倍。

林二哥激動地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林秋立馬摁住蠢蠢欲動的林有福和季慧珍,叮囑他們現在還不是將認購證出售的最好時機,讓他一定要穩住自己,不要輕易的將手頭上的認購證輕易地賣出。

林有福現在是對林秋的話徹頭徹尾的相信了,自家妹子讓他往東,決不往南偏離1°。

季慧珍更是對自家閨女的話奉為圭臬,趕緊的將寶貝認購證妥善的收起來,誰給多看一眼都不讓。

等到林根權無意見了解下自家股票認購證生意的現狀時,一聽老婆和兒子的彙報,嚇得沒從椅子上滑下來。

他是怎麼著也沒想到,自己一沒花啥力氣生產什麼東西,二沒倒賣什麼東西,坐在家裏硬是被一個幾百萬的餡餅給砸中了腦袋。

並且聽閨女的說法,這幾百萬的餡餅還能繼續漲,弄不好得上千萬。

林根權這幾年做倒爺在這一行裏也算是混出了名堂,走在幹這一行的同行麵前,多多少少得給他幾分薄麵,客氣的叫他二哥一聲林二爺,叫他一聲林三爺。

由此可見他在跑商這個行當裏是賺了不少錢的,不然林家這幾年生活水平也不能蹭蹭的像坐火箭似的往上升。

要說錢,多多少少林根生還真就沒那麼看在眼裏了。

可是上百萬?

林三爺跑商多年也對說沒見過這麼多錢,像他們跑一趟上能帶個幾萬年的貨物,那是了不起的大單,辛辛苦苦一年,能賺個幾十萬,那就是行業裏的頂尖選手,例如林家兄弟。

等林根權揣著幾張小紙皮,林秋告訴他這是幾百萬,他覺得他三觀都碎了。

閨女念叨的什麼金融市場、信息價值亂七八糟的詞他也聽不懂,隻是覺得可能自己上輩子修橋鋪路修整了大半個中國,不然怎麼就生下了這麼可心意的閨女喲。

當即表示絕對遵從閨女指示,閨女說不賣就壓在枕頭下,閨女說賣留手上絕不超過一分鍾。

林秋見自家這兒是沉住氣了,不會輕易為了眼前的利益隨意出手。又打發自己二哥去二大爺家祝福一通別輕易出手,而自己趁著敏行來自家輔導功課是也強調了好幾次別輕易賣出去。

林秋以為自己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大家都能沉住氣等她指示在合適的時機出售認購證,可惜,林根生家還是心急提早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