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山和林有福聽說自家妹子記不得從前的事了,也都又驚又心疼。
“秋,你連大哥都不認識了?”
“還有我,還有我,我是二哥!林有福。”
林秋看看這個,看看那個,搖搖頭,倆小夥子有些喪氣,這是真不認識人了,這可怎麼辦好。
“我可以從新認識,重新記得你們啊!我知道你們都是我最親的家人不就好了。”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沒錯,他們還是一家人,這不就夠了麼。
“小秋說得對,還是一家人比啥都重要!得了,小秋才出院,惠珍你去弄點好吃的給姑娘補補。”
“哎,好,這就去。”
林秋覺得,一家人其樂融融感覺真好,就算條件困難點,日後還可以改善。
轉眼林秋已經來到這個世界一個月有餘,大抵弄明白現在應該是一九八九年,改革開放以後,而她現在隻有十二歲。,比前世縮短了整整十歲。
不過好在沒出中國,更沒跑出地球去。
正是寒冬臘月三九天,林秋無意間聽到她爹跟娘說悄悄話,家裏已經差不多斷糧了。
“孩兒他娘,我去他二大爺家借幾斤高粱米,眼瞅年三十兒了,總不能年都不過,讓孩子餓著,小秋才好沒兩天呢,你去東院兒王嬸子家借倆雞蛋,欠村長家的錢明兒我去說道說道,緩緩再還,等開春兒我就去鎮裏磚窯瞅瞅,找個臨時工幹兩天。”
“嗯呢,那行,現在也沒別的啥法子,就這麼地吧,老大也不小了,開春就讓他跟你一塊兒去找個活兒幹幹,地裏的活我和老二就能整,小秋還小,就讓她擱家做個飯伍的。”
“那也行,到時候再說吧,現在改革開放,不是生產隊那時候了,幹啥都能養活一家子。”
當天晚上林秋翻來覆去的沒睡好覺,尋思著改善經濟條件才是目前首要任務,得讓全家能吃飽不餓才行。
她記得不錯的話,一九九二年會出現一批股票認購狂潮,是發跡的最佳時期,國內出現萬元戶甚至十萬元,百萬元戶,帶動大批經濟發展。
不過在那之前得做好充足的準備,股票認購也需要資金的,六千元一股,依照自家目前的情況來看,根本沒可能購買任意一股。
索性還有幾年的時間,她得好好籌劃籌劃才行。
幾天之後,還真讓她等來了這麼個機會!
村長兄弟家的老二從外地打工回來,聽說賺了不少錢,半年就開上了小轎車。
村裏人七嘴八舌都在議論老倫家二小子有多能耐,可林秋卻知道,這年頭在外頭即便真掙到錢,也絕對不是個容易的事兒,半年開上轎車?除了砸銀行沒幾條好路子。
唯一能讓她想到的,隻有一個,跑船!沒錯,現在正應該是倒爺盛行的時候,村兄弟家那個老二,十有八九是去國外跑船,跑商,當倒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