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字據就立字據,劉梅也不反對。
隻要能成功分家,劉梅現在是本著葉家二老說什麼就是什麼的原則。
葉家二老說,將來隻要二房吃肉就不能少了大房,劉梅說,行。
葉家二老又說,將來隻要二房扯布做新衣服也不能少了大房,劉梅說,行。
葉家二老還說,將來隻要二房的孩子上學就得送大房的孩子也上學,劉梅說,行。
……
葉家二老把他們能想到的所有要求都一條不落地寫進了字據裏,這才放心,同意了分家。
然而這所謂的字據,在劉梅眼裏,還不如葉家二老來得管用呢,隻要葉家二老健在,出於一個“孝”字,她就不能跟葉家二老和大房鬧翻,明麵上,她就必須照顧大房,吃的方麵她或許還能關上門偷吃,但穿的方麵和供孩子上學就隻能帶著大房了。但是,如果葉家二老不在了呢,她又豈會被區區一紙文書約束,到時候果斷把大房踢開,他們二房自己過自己的日子。至於字據,隻要她不認,大房就算鬧到公社鬧到縣城,也不會有人管,畢竟普天之下就沒有弟弟必須照顧哥哥全家一輩子的道理,何況不是已經照顧了一段時間嘛!
劉梅答應了葉家二老的所有要求,條件隻有一個,那就是必須公平分家,她將來才會照顧大房。
葉老爺子答應得痛快,因為他本來也沒想在分家上虧待二房,畢竟這種事兒傳出去他麵子上也不好過;葉老太太見葉老爺子答應了,雖然她心裏萬分不滿,但也隻能不情不願地跟著答應了。
葉家這邊敲定了分家,年夜飯變成了散夥飯,周家這邊卻是其樂融融,因為葉荷和周壯帶回來了不少吃的,周家今年注定要過一個肥年了,周母都難得真心實意地誇了葉荷一番,再也不覺得葉荷給葉初幹活兒不顧家裏是多麼罪大惡極的事兒了。
此時,江老和葉初也開始準備年夜飯了,江老祖籍大興,又定居過湘西、杭城、京城等地,從西北一路到東南再到國之首都,可謂對各地美食都有一定的研究,廚藝也有一定的融合。
顯然,江老不但好茶,也好口腹之欲。
不過,江恒跟江老就大大不同了,江恒從小就不講究口吃喝,當了兵之後對吃喝便更加隨便了。
江老常常覺得,他這麼多年喂給江恒的飯都喂到狗肚子裏了,不管他做得好吃不好吃,精致還是粗糙,於江恒而言都隻有一個作用,那便是果腹。
有肉就是豐盛,沒肉就是簡陋,但有一點江恒還是非常認可的,那就是江老做的飯比部隊的大鍋飯好吃多了,當然,江恒也認為葉初做的飯比部隊的大鍋飯好吃多了,所以,在江恒的眼裏,大鍋飯對應難吃,隻要不是大鍋飯就都不錯,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明江老的廚藝已經融合了各地美食的長處卻找不到一個懂他的知音,因為他投喂錯了人啊!或者說,他喂給了豬!
現如今把江恒換成了葉初,江老一下子便找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因為葉初好吃,並且懂吃。
江老看著葉初不但吃得兩眼冒光,還能對每道菜品頭論足,跟他討論一二,油然生出了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這叫什麼,這就叫知音難求啊!
更難得的是,這位知音還是個修煉之人,講究口腹之欲的修煉之人。
江老一開心,表示,最近的飯他都包了。
江老不僅好吃,並且愛做,自己在京城時,苦於無人共享,江老每天都是隨便糊弄了事,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葉初這麼一位小友跟他一起共享美食,他必然要大展身手,做遍京菜、湘菜、西北菜、淮揚菜等等。
江老儼然已經把葉初擺在了忘年之交的位置上,葉初有茶有酒,他做飯做菜,一老一少每天談天說地,簡直不亦樂乎。
顯然江老已經把徒弟拋到腦後了,就更別說徒弟交代他的事兒了,除了剛來的時候,江老還記得提了江恒一兩句,住了一天之後,江老便仿佛已經忘了江恒是誰,更別說在葉初麵前替江恒說好話了。
江恒此時也正在吃年夜飯,跟戰友們一起,大家歡歡笑笑,氣氛熱鬧非凡。
江恒麵上帶笑,仿佛在聽戰友們插科打諢,實際上,他的思緒卻飄得遠,飄到了石橋村,葉初的家。
“也不知道師傅和小葉子這個年過得怎麼樣,開不開心,吃得怎麼樣,有沒有提到我,想到我?”
作者有話要說: 江老和葉初:“當然沒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