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墓(中)(1 / 2)

土夫子,本來是指古代對湖南長沙一帶以賣黃泥為生者的俗稱。

黃泥也分成好幾類,黃泥中的上品--‘糯米泥’,是指長沙一帶唐宋土坑墓葬裏的回填土(放棺時挖出,後又填入坑中的土)。

因為‘糯米泥’的價格比其它的黃泥巴高,銷售也比較快,所以當時很多的土夫子都喜歡去墓葬所在的地方挖取這種黃泥土。偶爾,他們也會挖到唐宋墓葬裏的一些陪葬品,便拿去賣給一些古董商人。而一些陪葬品賣的價格,往往比黃泥的價格高了不知多少倍,漸漸的,便有些土夫子不再以挖黃泥為生,而幹脆做起盜墓的行當。

所以,後來的土夫子實際上指的就是盜墓賊,地域也由開始的專指湖南長沙一帶變成中國的南方。

土夫子不像摸金校尉,他們大多是窮苦農民出生,憑借多年與泥土打交道的經驗,再根據古墓封土(堆築墳堆的土)和墓葬的回填土的成色、夯層和含水濕度,他們往往能夠很準確的判斷出一個古墓的位置和年代。

因為普遍文化素質低下的緣故,他們和北派摸金校尉的行事風格也是全然不同。

摸金校尉擅長尋龍點穴,找到墓室之後,他們會在夜間行動,並在墓室的東南角點上一根蠟燭,然後再開棺取物,在開棺取物的時候,他們對死者也一般保持著相當的敬意,一是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的從頭頂摸至腳底,二是最後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

這是規矩。

另外,如果在此期間東南角的蠟燭無風自滅,那麼你就必須將拿到手的東西全部原樣放回去,再恭恭敬敬的磕三個響頭,並按原路快速的退出去。

就算事情非常的順利,他們講究的東西也很多,而且一般來說也就取一些自己認為比較有分量的幾樣東西,其他的物品基本上不會去動。

這也是趙老頭猜測是摸金校尉的原因了,因為從這個墓室的現場來看,基本上放在外麵的東西都沒動,而貴重的陪葬品,一般都是放在死者的棺材裏麵。

至於南派的土夫子們,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摸金校尉的作為,在土夫子的眼中,那就是純粹的‘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了’。

在他們看來,你既然選擇了盜墓,那本來就是在做一件缺德的事情,這事情大家都知道,可你偏偏還要搞什麼該取什麼不該取,這不是純粹給自己找麻煩嗎?

土夫子們沒什麼文化,也沒有太多講究,他們隻要人力足,搬得動,便往往會把墓裏自己看得上眼的東西搬的一幹二淨。看不上眼的,便不管不顧,砸破也好弄碎也罷,要真是土夫子進了這個墓室,肯定不會是現在眼前的這種狀況。

可周頂天有些不認同趙教授的看法,他認為事情並不是趙老頭猜測的樣子。

有些巧合的是,周頂天的祖上,準確的說是從他太爺爺開始到他老爸,都是以盜墓為生的摸金校尉,而他自己之所以選擇做考古這個行業,恐怕也跟這個脫不了關係。

趙老頭雖然是位考古教授,但卻從小就是個知識分子,一切的東西都理所當然的從科學的角度出發,但周頂天從他父親哪兒學了不少有關於古墓的知識,也聽過很多相關的奇聞異事。他不相信,事情會真的如此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