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楔子(1 / 1)

朔朝元鼎六年四月,海晏河清,春光無限。

都城安定一夜春雨,第二日城內桃花悉數盛開,鶯鶯燕燕立滿枝頭,城中花香四溢,風光甚好。

可今日百姓們的談資除了這滿城芳菲,還有工部尚書魏舒屏一家。

原來連同昨日春雨一同來的,還有魏尚書家第二位千金魏韞。魏夫人懷胎三月時,當今聖上就於中秋夜宴上賜名韞,皇家對魏氏一族的器重可見一斑。昨日誕下次女,卻有傳聞稱她自落地便不哭不鬧,麵上也無喜怒,雙眼呆滯,人如木偶一般了無生氣。一時間街頭巷尾的流言蜚語便如這早春的桃花般層出不窮。

“我聽聞這魏夫人懷胎時還曾夢到一位仙人,那仙人說她腹中的孩兒是個仙胎,誰知生下來竟是傻子一個。”人聲鼎沸的市井酒樓中一位中年男子正襟危坐,喝了口茶不急不徐地和對麵友人談論著今早的軼事,提及此事語畢還長嗟歎惋。

與他相對而坐的男子兩鬢斑白,長須微顫,“這魏尚書在任期間兢兢業業,每年洪災必是親力親為修渠築壩,不知造福了多少農家百姓,更甚時自掏腰包賑濟災民,德行實在是難有微詞,可如今……”

鄰桌一位道士打扮之人無意間聽到了二人的談話,一時興起湊上前來,他定睛打量二人半晌後又小心翼翼坐在二人中間,“二位有所不知,魏家此女卻為仙人轉世,且不說懷胎托夢一事,就這位的生辰及昨日天之異象,此人來路必定不簡單。”

正當道士嘴皮一碰,準備續下音時,一道空靈之聲自耳邊傳來:“昨日紫微黯淡,夜中七宿皆未現,太白之時景星方生。”

道士循聲望去,隻見不遠處坐著一位翩翩俏公子,氣質絕塵,含章未曜。衣著雖是再樸素不過的靛藍麻布粗衣,可身姿卻俊逸輕盈,圓笠覆首不見眸色,唯獨一抹輕笑可窺一二。

幾人皆有些懵憕,按說這人坐的雖不遠,可畢竟隔著幾桌食客,這館子也是人聲嘈雜,普通人大吼一聲都未能達隔壁之耳,可這不急不徐的聲音竟是好巧不巧被這三人聽聞,旁人皆無反應。

首先反應過來的道士招呼這位神秘男子走近,於是他便起身坐在了席間。

道士瞧著堪堪坐在對麵的男子,眉庭開闊,星眸微斂,麵上所有五官都生的飽滿卻又恰到好處,清瘦的麵龐增加了些許陰柔冷峻之美,麵相上說不出的和諧舒服。

道士本想稱呼先生,可打量一番這難辨年齡的臉覺得還是公子合適些,“公子所言極是,此等星象可謂百年難得一遇,那魏家女兒的生辰與此天象可謂大和。”

“昨日夜裏葛兆將軍大破綏國都城,救出了我朝人質五皇子,此事與昨日天之所預更為契合。”男子依舊半斂眸色,眼中的滄桑之感也暗下三分。

一旁的中年茶客問道:“公子何處聽來的消息,老夫怎不知?”

神秘男子輕笑,轉頭看向而立之年的茶客,聲音清澈如山澗小溪,“會知道的。”

幾個時辰後,北疆傳來捷報,綏國已被鎮遠將軍葛兆所滅,六歲的五皇子允仡已從敵人刀尖下救出,可惜半張臉盡毀,葛兆將軍策馬行至五皇子所居處,綏國一士兵正準備將其殺了滅口,情急之下葛兆奮力擲劍,自後背刺穿敵人心髒,可那人用刀毒辣,臨死屏氣持劍在皇子左眼下留了一道蜿蜒至嘴角的刀疤。

捷報傳來,京中一片喜樂,綏國這心頭大患已除,我朝連綿數十年的戰爭也算告一段落,失地已複,將士正歸,人們敲鑼打鼓,聖上大赦天下,舉國歡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