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原本應該愛護我們的孩子、替家長伴隨孩子健康成長的幼師,她們的麵目正逐漸變得猙獰,變得和剛才的女喪屍差不多,她們對家長交托給她們的孩子毫無愛心,甚至充滿了各種憎恨,這種行為模式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動機呢?”
“在最近曝光的一則由家長拍攝的視頻中,家長質問幼師為什麼要打孩子,其中一個幼師帶著哭腔說:我控製不住。”
“‘我控製不住’這句話在網絡上被罵得很慘,但這非常能說明幼師的真實心態。我們不得不承認幼兒園的孩子可能是全世界最難搞定的人群之一,而幼師也很可能是全世界最難做的工種之一。”
“很多人在做父母之前,比如我,見到其他人家的熊孩子就覺得很煩,特別是當他們嚎哭、吵鬧攪擾到自己的時候。但是在做父母之後,關於孩子的很多看法都會改變。”
“別人的孩子,你永遠無法真正喜歡他,當看管孩子成為一項工作、一項用於謀生的工作時,就象我們麵對日複一日的工作一樣,會很厭煩、甚至憎恨,這也是幼師為什麼虐童的根本原因。”
“但是,這個行業和其他行業不同,其他行業麵對的是機器、是文稿、是已經成年人的客戶。而幼師這個行業,麵對的是還不諳世事、還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幼童。對幼師來說,愛孩子應該是上線,不虐童應該是下線,也是絕不能碰觸的底線。”
“底線已經失守了,也就沒有任何借口。但我們可以反思的是,這樣的失守是不是必然,為什麼虐童事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幼師這份工作本來應該有比較高的門檻,而不是學習不好、找不到工作的女生,沒辦法了才去做幼師。幼師門檻低所以收入低。收入低吸引不了高素質人才進入這個行業,從業人員素質低最終導致了虐童這麼個結局,而且形成了一個無解的死循環。”
“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受到好奇心的驅使會不斷地去探索周圍世界,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和思維能力。這就決定了幼師需要時時刻刻麵對一種混亂、難以管理、甚至是難以控製的局麵。”
“上文提到了素質一詞,對幼師而言,素質主要指兩方麵:一是對孩子的愛,二是職業道德。愛孩子、喜歡和孩子在一起,應該成為幼師選拔的第一標準,也是金標準。做幼師如果不愛孩子,那還是從事其他行業吧,如果僅僅為了那點低收入進入這個行業,就是害人害己。”
“現在幼師需求量巨大,真正愛孩子的幼師很難找,一些根本不愛孩子的人也進入了這個行業,我們隻能退而求其次,希望這些人能守住職業底線。”
“底線是什麼?不要虐童。”
“一個人能不能守住道德底線,和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所受教育等因素有關。目前來看,選拔幼師的兩個標準都存在很大問題,是否愛孩子,沒辦法量化,也沒有可以麵試考核的標準。一個人可以在麵試的時候說多麼愛孩子,但一回頭沒有人監督的時候,或許就化身成了一個巫婆甚至是惡魔。”
“而第二標準職業素質的高低,不能說和學曆有因果關係,但如果學習不好、找不到工作的女生去做幼師是很普遍的現象,那麼,由於不是主動選擇,這些人對這份枯燥、甚至讓人煩躁的工作的忍耐程度就很值得懷疑。”
“讓人很遺憾的是,就算是幼師教育行業裏的頂尖人才,畢業後往往也不會從事這個行業,以北京師範大學為例,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畢業生畢業後僅有不到四分之一從事幼師行業。”
“根據記者的采訪,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的學生聲稱,因為這個行業待遇太低,而且很不正規,如果畢業後從事了這個行業,說出去甚至會讓親戚朋友看不起。”
“麵對這樣一種很尷尬的現況,這樣一種死循環,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才能讓這個行業正規起來,才能避免更多虐童事件的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