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風雲變幻(2)(3 / 3)

潘玉龍微怔,想了想,還是小心回答,“前後有近2年的時間。”“不錯,恰切地說,應該是22個月。”何總點點頭,“而在這22個月當中,潘玉龍,你可以說是經過了一段以前你從未經曆過的人生。大起大落之後,教訓自不必多說,那麼,有沒有想過你從中又得到了什麼?”

“我得到了什麼?”潘玉龍一時沒有抓住何總問這話的重點,不由下意識地重複。他的表情也隨之有些迷茫起來。

“是,得到。”何總很肯定。

“如果,真要說得到……那我認為,我從沒有因為人生的起落而喪失我的進取心。”一正色,潘玉龍邊思索邊回答,他的聲音也漸漸清朗,“是的,何總。這段日子以來,我最深的感觸就是,我所追求的目標始終都是真實的,它需要我真實、堅定地付出,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就是要堅持永不放棄、永不言敗。”

“的確,這點很明顯。從你在萬乘大酒店的工作表現就可以看得出來。所以,你才能最終得到海外帶薪培訓的機會。不得不說,潘玉龍,你很努力也很珍惜你的努力。不過,你知道嗎?這些其實都還遠遠不夠。”何總在表示讚賞的同時也提出了不同意見。

潘玉龍沒有再接話,隻是坦然直視著何總繼續謙恭地傾聽。

“潘玉龍,你也明白,酒店的學問很大,它貫穿在整個人類生活的內部。這裏麵,不分國界不分種族,隻有檔次和品味。而經營酒店是一種需要用心的事業。當然,越是用心越有成果,成果越好也越完美。但是,人往往在處於完美間時就很容易融入那種高品質的快樂中,於是,你也就越不易看出完美的可貴來。可這種完美隻要一經比較就會立即凸顯。”何總說得慢條斯理,但每一句話顯然都說到了潘玉龍的內心深處,而他看向何總的神色更是透澈明亮。

“我之所以說你光努力進取、永不放棄、永不言敗還不夠,是因為我認為,你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如果隻能做到這些,那就說明你才剛剛邁出步。”何總直言不諱,“酒店的經營管理對任何職業經理人來說都是一項挑戰,同時也是一種越用心就越看不出成果的藝術。而潘玉龍,你一旦已經身處其中,要怎麼用心就完全是你自己的事了。”

“就拿你這次即將去韓國培訓的事來說吧,其實在我個人看來,所謂的工作環境都大同小異。隻有從頭開始,才能找到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才能真正領悟到工作的樂趣。不要因為差異化而找不準自己。”何總深思熟慮的話語,有些根本就是他自身的經驗總結。

“事實上,潘玉龍,多元化的文化結構造就了不同的思維方式,麵對陌生的文化氛圍,某些方麵是讓人難以接受的。潘玉龍,遇到這種情況時,你是試圖去改變這種差異呢,還是盡量融入其中適應這種文化形態?”

潘玉龍想了想,有些不很肯定,“應該是盡量融入進去……但也許會有一段適應期。隻是長短未必自己就能把握吧。”

對潘玉龍的說法,何總也點頭認同,“是的,不適應完全是正常的,也因此容易對自己的能力產生疑惑。在這種時候,心態的調整就顯得極其重要了。象麵臨這種狀況,潘玉龍,你要做的就是及時發揮你積極的進取心和高強的適應能力。隻是,這樣還是不行。”

潘玉龍不由麵帶疑惑地看著何總,見他隻是搖頭,“至少在我看來,還不夠。方方麵麵,你實際上都要從最細微、最簡單處投入進去。這就是所謂的要用心了。你去韓國,那麼對它的曆史與現實、國情與地方情,光了解還不夠,它們都是你需要花功夫去研究的。因為隻有這樣,你才有可能洞察各區域存在的不同的特殊問題,從而在很好地解決它們的同時,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潘玉龍,你甚至為了做得更好,還要學習他們的語言,當然,這方麵,我也已經看到了你先期的努力了。”說到這,何總停了下,似乎有些促狹地朝潘玉龍看了一眼,隱隱還帶著笑意。潘玉龍滿臉頓時輕染微紅,他羞澀地想笑卻最終忍住,隻是低下了頭。

看著眼前略略不自在的潘玉龍,何總若無其事地繼續,“韓國時代大酒店是家單體酒店,但我聽說,為了更進一步提升它的投資回報率,它現在正積極籌謀著要全麵加入到國際連鎖飯店中去。而從客源接待方麵,象我們酒店一直是以日韓客為主,他們卻是以歐美客為主,其次才是韓國本土及東南亞的客人。所以,雖然是家單體酒店,但它在韓國本土卻極具代表性。而它的管理層更全是以本國人為主,很保守主義的一種做法。”

“這麼久以來,我們也一直在觀察你。潘玉龍,我對你的建議就是,你要學會願意同人打交道。酒店行業,與人打交道就是你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遇到各式人群,友善的、虛偽的你都得麵對。這一點,其實全世界都是一樣的。不過,就友善的人來講,中國人甚至要比其他國家的人更容易讓人銘記於心。所以,潘玉龍,你要切記,今後不管走到哪裏,你都要善於發揮你這點特長。”

見潘玉龍輕輕點頭,若有所思,何總的神色間也流露出一絲讚許。

“潘玉龍,其實,生意場上不能憨厚,但也不能過於精明。對上級對下屬,對新老朋友、對所有你遇到的客人,要做到的既憨厚又精明。潘玉龍,看得出來,在待人接物時你有著非常嚴謹的分寸感,但你還要能夠適時把握其間獨特的細致入微、高妙。這樣,才能讓你的眼界放得更寬,眼光也看得更高更遠。”

“我明白了,謝謝何總。”潘玉龍感激地點頭致謝。

“潘玉龍,你是去工作也是去學習的。其實,學習是一個過程,更是一種心態。這種心態應該始終貫穿於我們的一生。這樣一個人才更容易走向成功。因為,我們在挑選別人的時候,別人也一定在挑選我們。在不了解我們自身能力的情況下,一個人的資曆、學曆絕對是別人的首選。而你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也就是在追求一種積累、一種卓越。”

何總直起身,看向麵前已經恭敬站立的潘玉龍,說得意味深長,“至於工作,潘玉龍,想要最終成為一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很簡單的一句話……那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維護好自己的職業信譽。可以這麼說,良好的職業信譽就是一個人的’品牌’。所以,潘玉龍,對我們來說,擁有、珍惜這好’品牌’才的的確確是一輩子的事情。”

而當天的公事告一個段落後,潘玉龍左思右想,還是決定要請假回老家一趟。孫總對於他的那份心還是理解的。畢竟要去國有一陣子,潘玉龍的家庭情況他也略有耳聞,怎麼樣,作為領導他都不能不加以關心的。所以,孫總同意了潘玉龍的假。但因為時間實在太緊,算了算,也就一天的空閑夠他來去。潘玉龍無奈,隻能買了晚班的長途車。在電話中匆匆跟金誌愛道了別,潘玉龍當天就離開了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