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2 / 2)

允熥製定的《商律》當然不會有這麼偉大,因為他要適應現在大明的商業發展程度與社會氛圍,不會有《法國商法典》那樣先進,但作為代替《法國商法典》成為世界第一部專門有關商業的法典,也必定會永垂史冊,後世不管哪國人,隻要是研究法製史、商業史的人都要研究《商律》。

“爹,您可還有其他處置?”允熥正想著,文垣出言問道。

“父親沒有其他處置了。”允熥回過神來,說道。

“既然如此,兒子要出言詢問了。”文垣說道:“首先,是鼓勵工匠轉型成為工場主或機工。機工就不必提了,兒子對促使他們成為工場主有些疑惑。父親說讓他們合股開設小工場,從錢莊借錢購買機器和原料,但是如何避免他們被重利盤剝?剛實行時上上下下都有人盯著,錢莊或許不敢違背朝廷的命令,但過些日子就未必了。過些年頭他們被錢莊弄得傾家蕩產,或許又是一場民變。”

“另外,就算他們都合股開設小工場,或者都要做機工,也有人新建工場能接受這麼多機工,但工場生產的效率遠在一家一戶工匠之上,綢緞、布匹的產量必定大增,增加這麼多綢緞和布匹,都賣給誰?如何能夠賣得出去?若是賣不出去,工場關門,機工重新失去差事,如何安排?這是兒子的頭一個問題。”

“兒子的第二個問題,是有關工會的。兒子當然覺得工會很好,對工匠有用處,但如何將其組織起來?難道是在朝廷中專門設立一個衙門,指導各行當設立工會?兒子覺得這樣做未必好。但不這樣做,成立工會將十分緩慢。”

“兒子的第三個問題,是關於將《大明律》一分為三,分別設立《刑律》、《民律》與《商律》。刑民兩分後,欠債之人不會再被打板子流放,能夠避免百姓破家,有些好處;但若是某一家手裏有錢,但就是欠債不還怎麼處置?現下可以打板子甚至流放,他們害怕官府不敢不還;若是不能打板子了,他們毫無懼怕,如何處置?”

“另外,單獨設立《商律》,兒子覺得沒有必要。《商律》條文不會多,完全可以歸入《民律》中,不必單獨設立。”

“以上是兒子的疑惑,還請父親解惑。”文垣最後說道,仰起頭看向父親。

“不錯。”允熥又先稱讚兒子一句。除了最後一個將《商律》歸入《民律》的問題外,其他問題都很要緊,他本就想著若是文垣不問也要解釋,現在他也想到這幾個問題問了出來,表明文垣的想法和自己越來越接近了。這比什麼都更令他高興,畢竟,這代表著他的施政能夠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