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2 / 2)

“可是,碼頭工人的行會之所以能組織起來,是因為碼頭工人都是身強體壯的大漢,可以憑借身強體壯排擠不加入行會的工人,誰敢少收錢接活就打,打得這人生活不能自理,這才能夠與商家談價。繅絲工場或紡織工場的機工都是女人,哪裏能夠做這樣的事情?”文垣忍不住說道。

他對於碼頭工人行會的感情很複雜。一方麵,行會幫助工人得到更多的工錢,生病還幫著治病吃飯,對工人有好處;從統治者的角度來說,這麼多身強體壯的大漢不僅自己頓頓吃飽飯,家裏人也能過得去,就不會鬧事,對朝廷也有好處。但另一方麵來說,行會對不加入行會的單個工人十分排擠,敢少收錢接活的更是打個半死,稱得上是欺行霸市,他又十分厭惡。

“為父自然知曉碼頭工人行會做的惡事。”允熥當然知道這一點,全世界的工會最早都是重體力勞動者,比如碼頭工人、煤礦工人、建築工人和鋼鐵廠工人組織起來的,碼頭工人欺行霸市,排擠甚至毆打單個不加入工會的工人;礦工和建築工人、鋼廠工人就是集體罷工爭取更高的工錢,誰敢不聽工會的話擅自上工就打,這都是常事。他們甚至和工場主的護衛打群架,西元十八、十九世紀工會運動鬧出人命非常正常。西元1882年排華法案出台的重要原因,就是華人,以及日本人、朝鮮人等東方民族很少參加罷工,對工錢的要求又低,使得米國的中下層極其反感東方人,甚於反感黑墨。在排華法案出台前,就發生過很多針對華人或東方人的襲擊,單個東方人離開本族聚集區,未必能活著回去。

但即使如此,允熥也讚同工會運動。麵對有錢有勢,還與有權的官兒勾結的工場主,單個工人是無助的,根本沒有辦法反抗工場主的壓迫,隻有團結起來才行。從朝廷的角度來說,工人們平時能夠組織起來反抗壓迫,雖然會影響社會穩定,但不會鬧出多大事情,更不會影響政權穩固;等到他們忍無可忍的時候再起來反抗,那就不是死幾個人的問題了,而是血流漂杵、國破家亡,甚至神州傾覆。

所以,“雖然碼頭工人行會也做惡事,但在為父來利大於弊。尤其行會對付單個工人也是為了行會內的工人著想,是為自己人著想,更不應苛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