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默伽獵大陸最南端會有海路聯通漢東洋與印度洋,這是必定的。難道默伽獵大陸會向南一直延伸到南極?這絕不可能,漢東洋與印度洋一定有海路相連。”允熥又道。
“這,在驗證之前父親為何能夠如此堅信?”文坻疑惑。
“你不必管父親為何如此堅信,反正這也已經不要緊了。”允熥總不能說自己因為前世了解過世界地理,過了二十多年也沒忘,所以才這樣堅信。這當然是實話,但豈能與兒子說?
他解釋不清幹脆不解釋了,繼續說道:“若是沒有蘇伊士運河,或者與控製運河之國的關係不睦,拂菻國家定然會探索新航路,以求繞過埃及前往印度洋。卡斯蒂利亞與阿拉貢兩國位於拂菻的西南段,英格蘭孤懸海外,是最有可能探索新航路的三個國家。所以要將他們綁在埃及,商隊能夠毫不擔心的通過蘇伊士運河,使得他們沒有動力發現新航路,其他拂菻國家也不可能像這三國派出船隊探索新航路,繞過默伽獵大陸的海路就不會被拂菻國家發現了。”
不過說完這段話,允熥又想起什麼,說道:“父親忽略了一個國家,卡斯蒂利亞西麵的葡萄牙。若說地理位置,葡萄牙可比卡斯蒂利亞國更好些,而且似乎已經開始向南探索了。你回去後定要派出使者出使葡萄牙,與這一國交好。可以將葡萄牙國拉入與卡斯蒂利亞國、阿拉貢國、英格蘭國等國的聯盟,共享蘇伊士運河。”
“可即使拂菻國家發現了繞過默伽獵大陸最南端的新航路,對大明又有什麼妨礙?”文坻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允熥又停頓了一下,之後說道:“這是為了防止拂菻國家強大起來,讓大明能夠一直保持領先,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看著文坻不解的神情,允熥沒有馬上解釋,而是說起了別的。“你對為父過去在經濟,也就是鼓勵工商、在農村種植之策、推廣科學方麵的改革,有何看法?”
“兒子覺得父親的改革很好啊。”文坻道:“推行新的種植之策,一家一戶的百姓能得的糧食更多了,又因為朝廷推行統一稅率,每畝地的稅比過去的中田稅率還略低一些,農戶交完稅賦後剩的糧食更多。”
“又因過去這些年工商業快速發展,許多人進城務工或做買賣,遷徙至海外的人也多是農戶,對糧食的需求有增無減,糧價也並未下降,農民生活越來越好。農戶穩則大明江山就穩如泰山。”
“至於發展工商之策,同樣很好。沒有工商的發展,朝廷怎能收到這麼多商稅?沒有商稅,朝廷如何有足夠的錢財支援初立的藩國,且四處興兵打仗?就算現在有漢洲的金銀,但金礦銀礦總會挖完,但收取工商賦稅可以細水長流。”
“推廣科學同樣很有用。若是沒有科學研究,曆法不會這樣精確,航海也不會這樣便捷。航海不便捷,漢洲的金銀運不回來,商人難以從海外賺取大量錢財,朝廷也就沒有足夠的賦稅。”
文坻十分支持父親的改革。官場上的有些改革他看不懂,但經濟上的改革他都覺得很好。
“文坻,你說的不錯,這些改革確實很好。但之所以工商能夠快速發展,糧食價格不降,科學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果,是因為從一開始,民間就有足夠的錢財,朝廷從漢洲,最早從金寧半島,獲得金銀,也有足夠的錢財。若是一開始沒有這些錢,或者稱之為啟動資本,想要發展定會十分緩慢。而通過新航路,拂菻人就能得到啟動資本。”
允熥停頓了一下,繼續解釋:“拂菻原本也是有許多金銀的,但自從唐代中原與拂菻往來交通,由大食人作為商人將中原的貨物販賣到拂菻賺取金銀開始,拂菻的金銀就不斷從拂菻流出流向中原與天方,到如今拂菻的金銀已經不多,若不是最近三百年十字教徒向天方教徒發起反擊,奪回一些丟失的土地,又曾多次打進天方,或許整個拂菻都不會有多少金銀了。”
“但即使如此,即使先後十次十字軍東征,畢竟天方教徒也不是泥捏的,拂菻的金銀仍然越來越少。”
“沒有足夠的金銀,就無法使工商快速發展,也沒有足夠的錢財資助科學研究,拂菻就算也有一二英傑之君,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做不到像父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