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定是奧斯曼國或馬穆魯克國的計策。”李繼遷馬上回答:“奧斯曼國身為天方之地與東地中海的強國,不願大明占領埃及;馬穆魯克國自然更加不會願意。他們為了延緩大軍抵達埃及的時間,所以雇傭海盜來騷擾我軍。”
“而且,他們或許還懷著疲兵之想。日夜不停派出海盜騷擾,使得大明的將士不能好好休息,比平常更加疲憊,不僅能延緩行船速度,也為伏擊艦隊做準備。”
“伏擊艦隊?舅舅,你是說奧斯曼國或馬穆魯克國想要伏擊我軍艦隊?”文坻追問道。
“定是如此。”提起本行,李繼遷對自己的判斷信心十足。
“那他們會在何處伏擊?如何應對?”文坻又道。
“如果我所料不錯,應當是亞丁灣與紅海交接之地。”李繼遷掏出紙筆,簡略的畫了一個大食海地圖,指著亞丁灣與紅海交界的地方說道:“這裏名為曼德海峽,據曾往來此處的商人以及現下在船上的領航之人說,此處雖然有水路相連,但水道極窄,最寬處不過五六十裏,最窄處才四十餘裏。而且海峽中還有島嶼,將整座海峽分為兩半,其中一半僅有五六裏寬,另一半雖然更寬些,但水下多暗礁,難以行船,所以隻能走狹窄的一邊,這就使得敵軍能夠伏擊。敵軍必定會有對這一片海情十分熟悉之人領航、指揮,能夠充分利用複雜的海情伏擊我軍。”
“那如何應對?”聽了李繼遷的一番話,文坻有些擔心。
“殿下放心。雖然我軍對海情不如敵軍熟悉,但也有人曾駕船路過這裏,知曉安全的航道;水師將士都是久經戰陣之人,各船的將領也都經驗豐富,麵對敵軍不會慌張,我軍火炮又必定比敵軍更多更好,就算敵軍船隻眾多也未必是我軍的對手。而且水路狹窄對敵軍也是一樣,他們也無法一次投入太多船隻圍攻我軍戰船,此戰必不會敗。”李繼遷信心十足的說道。
文坻並沒有完全相信他的話,但他總知道這個時候不能打擊他,裝出信心十足的樣子說道:“既然舅舅這樣說,我就放心了。”
這時太陽已經升起老高,夜晚休息的將士們也都已經醒來,原本安靜的船隻變得喧鬧起來,李繼遷就要請文坻去吃早飯。文坻站在艦橋上吹了一個時辰的海風,熱量消耗不小,這時也想補充一下能量,答應一句與他一起轉身走下甲板。
他們一邊吃著,又聊起到達埃及後如何與馬穆魯克國之兵打仗,以及遇到敵對的大股海盜或敵國海軍如何應對。他們正聊著,文坻的一名侍衛趕來奏報:“殿下,李副將,前方三十裏外發現一座大島;又有三艘海盜船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