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現下就告訴兒子麼。”文坻嘟囔一句。
允熥裝作沒聽到他的嘟囔,又說起來。“除了埃及,朕還要求卡斯蒂利亞國奪取突尼斯,地中海以南的一處地方作為陪嫁。既然有陪嫁,大明當然還要出聘禮。父親會在印度劃一地作為你的另一處封地。”
“還要在印度給兒子一塊封地?”文坻問道。
“當然。”允熥道。“這處地方不會很大,但應當會成為東西方一個十分要緊的貿易之地。具體選在何處,父親還要再斟酌。”
對於陪嫁和封地這件事,允熥並不在意。他提出卡斯蒂利亞國需用突尼斯作為陪嫁隻是為了進一步將卡斯蒂利亞國黏在地中海,並無控製突尼斯的想法;當然,在印度的聘禮卡斯蒂利亞國也不用想控製,至多享有一些貿易特權罷了。
允熥又說了幾件事,最後說道:“現下卡斯蒂利亞國尚未奪取突尼斯這處陪嫁,所以攻打埃及之事這幾年不會啟動。你這二年就在京城詳細了解有關西方之事;等再過二年,卡斯蒂利亞國仍然沒有奪下突尼斯,你若是願意繼續留在京城等著也可,你想去印度,為父給你預備的當做聘禮的土地也可。”
“是,父親,兒子知道了。”文坻答應道。
說過這番話,允熥再沒什麼要吩咐,讓他退下了。
……
……
“娘。”文坻走進鍾粹宮,見到母親,但卻比較隨意的行禮說道。
“回來了。”此時屋內隻有她與兩個貼身服侍的侍女,李莎兒對兒子的舉動也並不在意,但隨即問道:“你爹叫你過去和你說了什麼事?是不是因為你在學堂不好好上學,門門功課的成績都不好,你爹叫你過去罵了你一頓,讓你認真讀書?”
還沒等兒子說什麼,李莎兒似乎已經認定允熥叫他過去就是為了讓他好好讀書,不由得又道:“你年歲也已經不小,都已經十三了,也該明白事理了。就算你不喜歡讀書,至少也要裝個樣子,或者對用兵謀略感興趣些,或者對文學感興趣些,或者對治國理政感興趣些。你天天這麼吊兒郎當,你爹也不會喜歡你。他不喜歡你,將來給你的封地就不會是好地方。所以你哪怕為了討你爹喜歡,將來得個好一點兒的封地,也要認真讀書。”
“原來娘你天天催我認真讀書為了這個。”文坻苦笑不得。“爹爹一向說讀書是為了明理,而且……”
“少跟我說這樣的話!”李莎兒打斷兒子。“不讀書就不能明理了?那些教人道理的書都是什麼時候被寫出來的?在這些書被寫出來前所有的人都不懂道理了?你娘我十五歲前隻讀過《百家姓》和《三字經》,其他的書都是入宮後為了不至於其他嬪妃說話都聽不懂而讀的,但我也沒不懂道理。你從小在這樣的環境長大,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沒有壞的,就算不讀書也能明理。言傳身教可比看幾本書更管用。”
“治國理政、用兵打仗你是應該學一學的,將來就了封不至於被下麵的人蒙騙。不過就算不大懂,有朝廷在,而且封地也不會太大,隻要你不是天天窩在宮裏玩樂,也不至於被下麵的官員欺瞞的太厲害。”
“所以你讀書最要緊的,就是討你爹的喜歡,將來得一個好一點的封地,將來回京探親也容易我瞧著爪哇島就不錯,雖然離著大明也不是很近,但也沒有比爪哇島更近但還沒被封出去的地方了,隻能將就。”
“其實這些話本來不該現在就和你說的。畢竟你還小,要是你能轉了性子喜歡上讀書,娘也更高興,對你也更好。和你說了這番話怕你以後更不讀書了。不過既然說到這裏,娘就把話和你說明白了。”李莎兒最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