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意,是指當官員為官至一定年歲後,不再擔任官職。退休之製,就是朕定下一個規矩,某個品級的官員到了多大年紀,就必須不再擔任官職。”
“陛下,這是強製不得繼續為官?”練子寧問了一句,見到允熥點頭,不由得有些納悶:‘陛下適才還想挽留我,這時怎麼又想定下一個強製某人到了年歲不再為官的規矩?’
練子寧不由得問了出來。允熥想了想,決定同他說實話。“因為朕,打算恢複丞相之製。”
“恢複丞相之製?陛下,先帝早已將丞相之位廢除,如何能夠恢複?”練子寧馬上說道,聲音略大了些。
“愛卿不必說話這樣大聲,可小些。”允熥忙道。同時他有些慶幸:‘今日是休沐日,隻有一位輔官與一位中書舍人當值,中書舍人適才又聽朕的吩咐傳旨去了,這番話不必擔心被旁人聽去。若是不然,即使在側殿與他說話,他適才說話這般大聲也會被人聽去。’
他之後解釋起自己的想法。“練卿,朕並非要恢複丞相這個官職,而是讓四輔官的權力更大些,類似於洪武初年的丞相,所以稱之為恢複丞相之製。”
“陛下,臣鬥膽詢問:為何要讓四輔官的權力更大些?”練子寧的情緒平靜下來後,又問道。
“因為後世之君,未必會如同朕這般勤勉。”允熥苦笑著說道。
允熥這話聽起來有些滑稽:與朱元璋相比,允熥的工作時間至多隻有他的三分之二,不,五分之三,如何能夠稱得上勤勉?但允熥的類比對象並不是朱元璋,而是曆史上大明後期的皇帝,也類比所有王朝中後期的皇帝。
曆史上所有王朝的中後期,皇帝都不免會怠政,處置朝政的時間越來越少,更多交給大臣來做。允熥不覺得自己的後代能夠違背這個規律。既然如此,就要有有足夠權力之人代替皇帝處置朝政。而大明的製度在這方麵是先天缺陷,因為丞相被廢,無人能夠代替皇帝處置朝政。前文曾經說過,曆史上大明後期的許多亂象,都和這一缺陷有關。這一製度固然可以避免有人從體製內篡奪權力成功,但也讓朝廷的運行效率極低,地方上也慢慢脫離了中央朝廷的掌控。為避免這一情形,允熥隻能決定恢複,不,部分恢複丞相製度。
當然,這番話允熥不會全與練子寧說實話,半真半假的和他解釋了。聽了允熥半真半假的解釋,練子寧低頭想了一會兒,說道:“臣明白陛下的用意了。不過,臣仍然不明白:這與製定退休之製有何關係?”
“製定退休之製,是為了避免有心懷不軌之人威脅社稷。朕會在這一製度中規定,擔任四輔官隻能為一任,任期三年,之後不得再次擔任四輔官,也不能在六部任職。”
“當然,若是僅僅針對四輔官定下這個製度,未免太過刻意。而且據朕所知,許多官員年紀大了以後,都如同練卿這般思念家鄉,想要回鄉,隻是若年紀未至六旬半甚至七旬就請求告老,不免讓人以為他對朝廷不滿,也會受人譏笑;而且致仕後薪俸隻有為官時的一半,對於有些家境不好的官員來說也難以維持體麵的生活,所以不願告老。”
“對此,朕設下退休之製,到了一定年歲強製讓官員退休,正好讓想要回鄉閑居之人不必擔心被人認為對朝廷不滿,也不會再受人譏笑。為避免家境較為貧寒之官員的顧慮,朕決議在這個製度定下後,眾官員退休後可享全俸;若是官階較低之人,還可在退休前轉一官、提升一級,按照提升後的官職發放薪俸。”
允熥嘴上說的話處處為官員著想。但他之所以要實行退休之製當然不會是為了官員。允熥認為,大多數官員,年過五旬後若是仍然沒有升到高官,就會不思進取因循守舊。一般情況還罷了,雖然他們會因循守舊,但差事也不至於就不做了,沒多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