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則是一夜沒睡。他昨晚上也不知想了多久,一想到史書上所記載的廢太子的悲慘命運,更易太子的心思也就淡了。更要緊的是,之後他在乾清宮批答完奏折,隨意翻出一本史書竟然就是《新唐書》,翻開來的第一頁就是記載玄武門之變許多血腥細節的《尉遲敬德傳》,腦中頓時‘嗡嗡’作響,之後就放棄了廢太子的想法。‘唐高祖建立大唐後立李建成為太子,但又十分重用秦王李世民,而且因秦王能征善戰,一度有改立其為太子之意。正因唐高祖搖擺不定,最後釀成血肉相殘的慘案。朕現在的想法,與唐高祖李淵又何其相像?隻是並未被旁人知曉罷了。但若是朕繼續這樣琢磨下去,早晚會被旁人知曉,文垣和文垠,或許就會走到李建成與李世民這一步。罷了,朕就放棄更易太子的想法吧。’
‘而且細細琢磨一番,更易太子本就不好。一來,朕是憑借嫡長子繼承製繼承皇位,若是下一代皇帝不選擇嫡長子,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而且造成的動蕩也無可估量,若是更易太子,繼任之人為求穩定,也為求皇位鞏固,或許就會廢除許多朕的改革,朕的心血就白費了。罷了,罷了。’允熥最後終於放棄了更易太子的想法。
……
……
“你說的不錯。”允熥回過神來,對熙瑤說道:“體驗世事,親自辦理差事,確實是讓他成熟起來的好法子。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間的學問不比書本上的學問要差。”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兩句話雖然淺顯,但含義卻深,值得體味。夫君,不知是何人想出來的?”熙瑤笑道。
“這,是一個叫做曹雪芹的人想出來的。”允熥愣了一下,說道。
“一位名叫曹雪芹的先賢?”熙瑤追問道。允熥不得不點頭答應。熙瑤對於曆史也不大懂得,史書隻看過《春秋》、《左傳》與曆朝曆代的後妃傳,不知道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一位叫做曹雪芹的先賢,不過她也不在意,隻是說道:“妾要將這兩句話寫在紙上裱起來,貼在垣兒的寢殿裏。不,不僅是垣兒寢殿,圻兒、垠兒的寢殿也要張貼。”
“吩咐盧義去做即可。而且他們的寢殿內張貼了,敏兒的寢殿內也要張貼。”允熥也隻能這樣說道。他害怕熙瑤吩咐的時候順便吩咐將曹雪芹的名字寫在上麵,又馬上叫盧義進來,向他吩咐此事。盧義領命而下。
=========
感謝書友統一俄羅斯黨、板塊漂移、其四七七的打賞,感謝所有書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