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大多數人都支持撤兵,紮希德非常生氣,正要站起來再說什麼,就聽賽義德又道:“既然眾位將軍都支持撤兵,那明日淩晨就從拉合爾城下撤退。”
“蘇丹!”紮希德又大聲叫道。
可賽義德卻沒有理會他,而是讓將領們都出去。眾人忙站起來,對賽義德行禮後退下。紮希德見旁人都離開了,也隻能離開這間帳篷。
等帳篷中隻剩下他獨自一人,賽義德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窗戶邊掀開布簾,看向今日的戰場方向,回憶起今天這一戰的後半程。
“援兵!哪兒來的援兵!”當打著明國旗幟,足有數萬人的軍隊在東麵出現後,賽義德不敢相信的看過去,同時大聲叫喊道。
他實在難以接受忽然有明軍的援兵出現。本來隨著他的伏兵出現,明軍絲毫沒有料到會有這麼多伏兵,更料不到會有這麼多騎兵,已經逐漸顯露出敗相;可隨著這些明軍的援兵出現,原本已經快要認命的將士們忽然又士氣高漲起來,奮力與他麾下的士兵搏殺,一時無法將他們消滅,也不能撤退,等到援兵殺過來,腹背受敵之下此戰必敗。
而且他怎麼也想不到這支預備隊是哪裏來的。明軍進入印度後大肆征召民伕,賽義德就借此機會在所有明軍的征召民夫中安插奸細,能夠知道任何一支明軍的動向,這時根本不應該有援兵趕來才對。
“快,葉齊德,帶領你的士兵去阻攔明軍的援兵!”賽義德對身旁一位將領吩咐道,同時心裏慶幸:‘幸虧我出於謹慎還留了一支預備隊,不然此戰就輸了。’
“是,蘇丹。”葉齊德毫不遲疑地答應一聲,轉身出去帶兵阻敵。不一會兒,最後一支尚未接敵的軍隊殺向東麵,很快與明軍的援兵搏殺起來。
戰場頓時分做兩塊。一塊是賽義德的主力軍隊,要殲滅宋瑄統領的明軍,另一塊是援兵想要衝破阻攔救援宋瑄所部,兩處戰場的交戰雙方都知道如果自己這邊失敗,此戰就敗了,所以都竭盡全力拚命與敵人搏殺。尤其賽義德過去曾是帖木兒的大將,麾下有部分士兵參加過伊吾之戰或在撒馬爾罕城與明軍打過仗,和明國有血海深仇,此時更是拚命與明軍搏鬥。有一時間,不論是明國人還是印度人,更多士兵戰死倒在地上,鮮血將地麵染成了紫黑色。
但局勢仍然傾向於印虜。明軍的援兵也是遠道而來,並未休息體力不足,麵對已經休息了多半天的印虜士兵一時竟然衝不破阻隔;足足有五萬人馬的印虜騎兵戰鬥力又遠勝步兵,按照這個情形發展下去,明軍此戰仍然會失敗。
但就在此時,宋瑛帶領伊吾右衛的將士從軍營中殺出,殺向印虜騎兵的後背。賽義德對宋瑄仍然留有預備隊也有所預料,但他自己的預備隊已經派出去阻攔援兵,哪裏還有軍隊能夠用來對付伊吾右衛?他隻能命部分充作伏兵的騎兵調轉馬頭迎戰。
伊吾右衛是宋家的最重要的兩支軍隊之一,宋晟、宋瑄兩代都著力加強伊吾右衛的戰鬥力,十分強大幾乎不次於上直衛,即使印虜士兵已經有所預料,但一時仍然抵擋不住,被殺得節節敗退。
見此情形,賽義德不得不放棄全殲明軍一部的想法,下令放開包圍,將軍隊重新集中起來。被包圍的明軍將士當然迫不及待的從包圍圈中殺出來,保全了自己的一條性命,但影響了伊吾右衛追擊印虜。仿佛打到一半中場休息一般,兩軍一時停止交戰。
但稍事休整,宋瑄又命明軍衝上去與印虜搏殺。隨著援兵趕來,明軍的總兵力比印虜更多,現下印虜又並未建起營寨,是全殲他們最好的機會,宋瑄豈會放過?
麵對又衝上來的明軍,賽義德也隻能下令士兵們接敵。之後雙方從中午打到伴晚,一直到天色越來越暗,已經快要看不清對麵的人影了,宋瑄才下令退兵,結束這一天的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