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2 / 3)

聽到沙阿的話,菲魯茲沙赫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想起了他與賽義德在兩國邊界會麵的時候賽義德說的話。當時他與賽義德都接到了沙阿的求援信。菲魯茲沙赫派人問賽義德是否要派兵救援,打算派出多少士兵,之後賽義德就約他在邊境見麵。

“我懷疑,這次明軍忽然攻打孟加拉,是要控製整個印度的前奏。”見到菲魯茲沙赫後,賽義德馬上說道。

“控製整個印度?”菲魯茲沙赫嚇了一跳:“明國皇帝有這麼大的野心?”

“你回想一下,在明軍打敗帖木兒之前,有多少明國的商人在你的國家做生意?在明軍打敗帖木兒之後,有多少商人?是不是有明國商人什麼貨物都要買一點,還買下土地、在港口長期租用碼頭?如果他們真的隻是來做生意的,從印度西海岸到明國距離這麼遙遠,他們應該隻購買幾種利潤最大的貨物,而不是什麼貨物都買,而且也沒必要買下田地與租用碼頭。”賽義德道。

菲魯茲沙赫陷入沉思。賽義德說的事情他從前就知道,但並沒有深思過。這時深思起來,發覺了其中的異常。

見菲魯茲沙赫沒有說話,賽義德又等了一會兒,之後說道:“而且我抓到了一個確鑿無疑是明國派出間諜的人,他供認,從打敗帖木兒的第二年起,明國大大增加了派到印度的間諜,而且資助許多商人兼任間諜。搜集包括但不限於城池麵積、城牆厚度與高度、人口數量、糧食產量、人的富裕程度、士兵人數與裝備如何等等信息。”

“這個間諜並不知道明國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但除了要打仗,還有別的解釋麼?而且這樣的間諜並不僅僅在孟加拉,也並不僅僅在旁遮普和德裏,而是包括你的巴赫曼尼蘇丹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有。足以證明明國的目標是整個印度。”

一邊說著,賽義德又拿出一份文件遞給他。“這是那個間諜的供詞。他不會寫烏爾都文,我讓他寫下了漢字,又根據他的口述讓人寫了烏爾都文的供詞。”

菲魯茲沙赫接過供詞,但沒有細看。若是賽義德成心騙他,一份供詞說明不了什麼。他是因為賽義德舉出的其他證據覺得他說的很可能是真的。“我回去再調查一下。”當時菲魯茲沙赫說道。

返回國內後,菲魯茲沙赫馬上展開調查,發現賽義德說的都是真的,頓時相信了賽義德。他很快約賽義德第二次在邊境會麵,並且商定了兩家一起出兵救援孟加拉。既然明軍的目標是整個印度,那絕對不能讓明軍得到孟加拉這個橋頭堡。當然,他也擔心如果隻有自己帶兵救援,賽義德會派人偷襲他的國家,所以兩家一起出兵救援。至於南方的由婆羅門教徒建立的國家,菲魯茲沙赫一向輕視他們的戰鬥力,覺得自己留下的士兵足夠防備他們了。

菲魯茲沙赫回想了一會兒,回過神來,對沙阿說道:“難道你還擔心婆羅門教徒在沒有外力支持的情況下,婆羅門教徒能抵抗你的統治?婆羅門教徒的戰鬥力太弱了,根本不值得一提。隻要能趕走明軍,恢複對他們的統治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而且,你以為我不願意將明軍盡快趕走麼?但這是達不到的事情。算上你擁有的五萬人,咱們的總兵力大約是十五萬,明軍損失之後是七到八萬左右,不算召集的婆羅門教徒。雖然我軍擁有兩倍的優勢,但不足以將明軍盡快趕出孟加拉,尤其還有絕對不能放棄的達卡城。最合理的戰術就是借助人數優勢一點一點奪回明軍控製的土地和人口,讓他們得不到足夠的糧食,征召的婆羅門教徒也不能安心為他們效勞,逼迫他們退兵。”

“至於我與賽義德的軍隊長期停留的問題,我已經與賽義德達成了有約束力的協議,他不會趁機南下攻打我的國家。你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