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供養軍隊的耗費,咱們孟加拉是整個印度最富庶的地方,也不會比明國最富庶的地方差,倉庫裏的糧食還有很多,支撐的住,不用擔心。”沙阿對這一點非常自信,而且他說的也是實話。孟加拉地區一直到近代還是非常富庶的地方,被有些西方學者認為是當時同等規模全球最富裕的地方,比華夏的長三角還富庶。沙阿自從當年趁著帖木兒出兵南下沉重打擊了德裏蘇丹國的時機自立為蘇丹後,這十多年沒打過大仗(打阿拉幹不算大仗),國庫還充盈,養這麼多軍隊還養得起。
“蘇丹說的很對,是我有些事情沒有想到。”馬希爾馬上說道。
沙阿點點頭,又說了幾句有關征兵的細節,之後與官員們談論起如何應對明軍的進攻。“雖然明軍奪取了諾阿卡利城,看起來是要從這裏北上,但東方人是非常狡猾的,他們善於在戰爭中使用各種計策,或許這次仍然隻是在使用計策,將我軍主力吸引到諾阿卡利附近,之後利用他們強大的水師將軍隊運送到其他地方北上。”
“所以不能將所有軍隊都派過去,我剛才派出的一萬多人已經足夠了。等到明軍後續的士兵趕來,在大陸上登陸後,根據登陸的動向再出兵。”
“蘇丹,這樣確實穩妥,但主動權會一直在明軍手中,而且我軍會無法給明軍造成足夠的損失。”另外一人又道。
“曼蘇爾,此戰的目的就是逼退明軍,隻要能讓明軍認為不能取得勝利,主動退兵就達到了目的。”沙阿說道。
“蘇丹,這樣做我認為不太妥當。”曼蘇爾說道:“明軍因為之前打敗了帖木兒,這些年來也戰無不勝,名聲都傳到了整個印度,大家都認為明軍是全世界戰鬥力最強的軍隊,蘇丹您的做法也會加劇人們的這種想法。這樣一來,士兵們從心裏懷著對明軍的擔心害怕之情,不能發揮出全部戰鬥力;而明軍士氣高昂,能發揮出全部戰鬥力。對我軍十分不利。而且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我軍如果沒能取得一個勝利對明軍就越害怕,戰鬥力越低,沒準哪一隻軍隊被明軍擊潰都會導致戰爭不利。”
“所以我認為,必須取得對明軍的一次勝利,殲滅或擊潰一部明軍,提升軍中的士氣,降低明軍的士氣。”曼蘇爾最後說道。
“這個道理我也懂,但怎麼殲滅或擊潰明軍一部?”沙阿問道。
“蘇丹,現在正有一個這樣的機會。”曼蘇爾道:“明軍雖然有八九萬人,但其中大多數都並沒有趕到孟加拉,現在所麵對的明軍隻有兩萬人。馬上派出主力軍隊南下攻打奪取諾阿卡利城的一萬明軍,爭取將他們殲滅,至少殲滅大半!”
“這!”沙阿聽了他的話,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他從未想到過這一點。但他在腦海中想了一會兒,覺得曼蘇爾的想法很有道理。現在明軍大部尚未趕來,他在短時間內擁有軍隊的兵力優勢。前幾天明軍都窩在南哈迪亞島上,他有兵力優勢也沒什麼用,但現在明軍登陸了,他就能利用兵力優勢重創明軍,不僅能夠打破士兵對於明軍戰鬥力的神話,也能繳獲一批明軍的先進軍械,有利於之後的戰爭。
“好,就按照你說的做!”沙阿也不拖泥帶水,馬上吩咐道:“命駐紮在達卡、拉賈巴裏、……等地的軍隊全部向諾阿卡利集結,我要集中七萬軍隊,一舉消滅一萬明軍,奪回諾阿卡利城!展現主的信徒的榮光!”
“是,蘇丹,我們將執行您的命令,真主也會保佑我們戰勝異教徒!”在場的官員都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