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1 / 2)

“阿隆索,明國的強大你在兩年多以前應該已經感受過了。但那隻是軍事實力的強大。明國的文化習俗也令人著迷,除了我寫在信裏麵的,還有……”克拉維約卻才與吉哈諾見麵不久,不太清楚他這次前來的背景,還想要介紹大明的文化習俗。

“這個不急。”吉哈諾馬上打斷他道:“現在最重要的,是了解明國對於與我國通商的意願如何,願不願意與我國通商,如何通商。”

“明國皇帝是很願意與所有國家通商的,即使是在他們國內非常被厭惡的天方教徒,隻要願意來做買賣,也可以來到大明販運商品。”

“不過明國對於外國商人做生意有很大的限製。到現在為止,雖然傳出了還要增加通商口岸的風聲,但仍然僅有寶安與上海兩個地方允許外國人做生意,隻有一個來自暹羅的商人允許在明國的京城做生意。外國商人私下裏與明國沿海的商人做買賣的事情當然也有,可如果被抓住就會受到重罰,所以大多數商人還是會去這兩個市舶司。”克拉維約說道。

“因為非洲與亞洲相連,貨物不能用船直接從印度洋運到地中海,所以包括卡斯蒂利亞在內的所有歐洲國家的商人都不會從海路來到明國做生意。所有來自歐洲的商人一定是通過東歐,來到裏海,在裏海沿岸與明國做生意。如果明國沒有控製裏海東岸的話,還打算在裏海東岸占據殖民地,作為與明國人做生意的前進基地。所以我想了解的是明國在中亞地區的軍事存在。”吉哈諾道。

“怎麼,你不是從西域過來的?”克拉維約有些驚訝的反問。西域西部地區並不是大明中央政權的直轄領土,而是由一位被分封到那邊的藩王所統治。理論上講,是不是與某一個國家通商不需要中央政府的同意;當然,現實與理論還是有差別的,如果允熥堅決不許,尚炳也不會違背他的旨意。可允熥允許,那其實不用詢問大明中央朝廷的態度,隻需了解尚炳的意思即可。而尚炳就在西域,如果他們從西域過來,在已經知道大明中央政府同意通商的情況下,不應該問這個問題。

“因為事情緊急,”吉哈諾大概介紹了一下他這次出使大明的背景,最後說道:“為了盡快能夠與大明做生意,我率領的使臣團隊從卡斯蒂利亞坐船到亞曆山大港,越過埃及在紅海坐船來到明國,在上海登陸,之後騎馬來到明國的京城。我國的海軍聯合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一起越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鞏固了威尼斯人在黑海北岸的一塊殖民地,打算沿著頓河來到與伏爾加河最近的地方,再占據一塊殖民地,並且打算驅使從金帳汗國購買的斯拉夫奴隸修建一條運河,讓伏爾加河與頓河連通。等這條運河修通後,就來到裏海沿岸與明國做生意。”

“因為修建運河以及與金帳汗國就這條商路的控製權達成一致意見還需要時間,所以讓我走海路先來到明國,與明國簽訂通商協議。我返回西方的時候會從大陸上的商路走,那時運河差不多也能勉強通航了,即使不能通航與金帳汗國的協議應該已經達成,商人能夠放心的走這條線路去裏海做生意了。”

“而且,”吉哈諾又小聲說道:“費迪南王子還讓我打聽明國在航海上有沒有什麼新進展。如果腳下的大地真的如同托勒密所說是一個球體,那在歐亞大陸的北方或非洲大陸的南方可能還有連通的大海。如果那樣,卡斯蒂利亞就不用與意大利人聯合了。”

卡斯蒂利亞人是熱切的期望能夠有直接與印度洋或大明以東的這片大海相連的海路的。由於中東的商路被大食人所壟斷,東西方貿易產生的利潤的大頭被大食人得到了,這也是土地貧瘠、又不安心種田的大食人能夠支撐起繁榮的城市、發達的教育、科學和優秀的藝術的原因,一旦失去了貿易帶來的利潤,大食人必定會迅速衰落。所以大食人肯定不可能讓出這條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