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多謝殿下好意。隻是草民從前隻不過是一屆平民,貿然被賜予從三品的官銜,恐怕眾位官員不服。”三浦友臻又說出了自己的另一條擔心。
“你又不真正做官,他們怎會不服?”朱允炆說道。對於大多數官員的心思朱允炆現在也能比較準確的把握了,這些人雖然也在意名聲和規矩,但歸根究底還是在意自己現在的官職與將來的前程,三浦友臻既然不會實際做官,眾人嚷嚷幾句‘不合章程’後見國君不為所動,也就不會再說什麼了。
當然,朱允炆還是相信天下有許多人做官是懷著濟世安民的心思的,並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在他看來,肯自願隨同他一起來到漢洲大陸教化蠻夷的官員不論文武都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認為自己手下這樣的人不少。這些人或許對於不影響自己官職、前程的事情仍然會堅持進諫。
不過這樣的人更好解決。朱允炆相信隻要自己說出三浦友臻的理想,再說出這樣安排的緣故,這些人就會被說服,停止進諫。
而且朱高煦等人在南洋做藩王,已經不知破格提拔過多少從大明跑到南洋混飯吃的百姓,三浦友臻自己在日本國內又是武士出身,還是地位較高的武士,放在大明也算得上世襲指揮使或指揮同知家庭出身,被賜予從三品的官銜也算不上太突兀。不過這些事情就沒必要對麵前之人詳細解釋了。所以朱允炆隻是說了適才那句話,沒有多說什麼。
他不說,三浦友臻也不會問,隻是又道了聲謝。他又聽了朱允炆對自己的幾句讚賞,三浦友臻趁著朱允炆端起茶杯喝水的功夫,行禮說道:“殿下,草民敢問殿下可還有事情吩咐?若是沒有,草民這就告退了。”
“怎麼還自稱草民?”朱允炆卻這樣反問道。
“臣請殿下恕罪。”三浦友臻趕忙說道。
朱允炆聽到這話笑了笑,繼續說道:“吩咐倒是沒有了,隻是孤想問一問,你要去哪裏探索?”
三浦友臻遲疑了一下,才回答:“殿下,臣在商王殿下的封地時,就曾隨同船隻去過北方,發現那邊雖然也有適合生活之地,但地方很小,安排不了太多人口;再往北就更加寒冷不適合人生活,所以不會向北探索。”
“臣原本是打算繼續走陸路南下,沿著海岸線繼續向南;可在瑪雅潘城內住了幾日後,偶然聽當地的蠻夷說在尤卡坦半島的東麵,有許多大小島嶼,這些島上也有蠻夷或野人生活。臣就動了先去海上探索島嶼的心思。”
“怎麼,去海上探索島嶼與走陸路南下有何分別?不都是探索未知之地麼?這些地方離著瑪雅潘城周圍孤的封地都不願,都是能夠探索完全的,先探哪裏後探哪裏有何分別?”朱允炆問道。
“殿下,”三浦友臻回答:“臣是日本人。您也知曉,我們日本就是由三個大島與無數小島組成,更兼島上山地許多,陸路不方便,所以即使要去在同一座島上另外一處地方,也多是坐船去而不是從陸路過去。”
“所以我們日本人都習慣了坐船,臣也不例外。聽到有海上的島嶼能夠探索,就更願意探索島嶼。”
“至於其二,則是出於好奇。殿下,島嶼上蠻夷的文明習俗,與附近大陸上的文明習俗多半差別較大,即使隻隔著一條很窄的海峽;而大陸上臨近地方的文明習俗則多半差別較小。”說到這裏,三浦友臻好像口渴停頓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