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卓當時就心中一動,馬上帶著隨從離開市舶司,找到廣東佛教協會理事之一的六榕寺主持俞堅和尚,告訴了他此事,說道:“俞堅大師,我看不如由貴寺開設的六合錢莊借這筆錢給蘇王殿下。我估算過了,六合錢莊定然能夠拿出這麼一筆錢來。”
對方也是內行人,俞堅也不說假話,實話實說道:“蕭老爺,這筆錢鄙寺的六合錢莊自然是拿的出來的,但為何要借錢給蘇王?你也說了,這筆錢借出去蘇王是要拿來打仗的,若是勝了還好,若是敗了,得多少年才能把錢還上?”
“而且借錢給官府利息一向不高,年息大多隻有二分四,遠不如借給私人,我為何要借錢給蘇王?”
“俞堅大師,您說的不錯,蘇王殿下若是打敗了,這筆錢估計得拖欠好些年;把錢借給他利息也不高。但大師,六合錢莊現下可是將儲戶存得錢都借出去了?許多錢都在錢莊裏麵幹放著,借不出去吧。既然如此,為何不借給蘇王殿下,即使利息低一些,也是利息,總比幹放著強。而且蘇王殿下這些年在南洋打仗,也沒打輸過,此戰得勝的可能較大,不必擔心收不回來。”蕭卓不慌不忙的說道。
他這話打在了俞堅的軟肋上。這個年代一般人的觀點都是能不借錢就不借錢,城裏借錢的人很少,他們作為寺廟也得要點兒臉,在乎點兒名聲,不能做出把錢借給賭鬼等還不上錢的時候收老婆孩子抵債的事情,這樣一來能放出去的錢更少,存款準備金率在八成以上,主要利潤還是來自手續費,以及自家的其它買賣周轉之用。
俞堅又仔細想了想,覺得蕭卓的話有道理,但反而更加疑惑:“蕭老爺,您的話是不錯,但您與蘇王殿下非親非故,為何要插手此事?蘇王殿下的使者也絕不可能提前算到您這個時候會在寶安,提前請托。”
“這個,此事若是成了,當然對我有好處。不過詳細您就別在問了,等過兩個月後您看邸報自然會知曉。”蕭卓說道。
他所說的,自然就是設立錢莊總行會一事。他在離京前就已經聽允熥說起過此事。他當時並不知曉自己能夠當上總理事,但全國的錢莊、當鋪都會歸錢莊總行會管著是一定的。要想京城的總行會能夠從地方上多收點兒錢,就得讓錢莊多賺錢,所以他當然要積極促成這次借貸。這一筆借貸雖然不算什麼,但蕭卓看到了其中的廣闊前景。若是這一次運作的好,以後南洋的諸位藩王,甚至是番國都借大明錢莊的錢打仗,這是多大一筆利潤?他們這些總行會的人又能多得多少錢?
俞堅經過反複思量,最終答應借錢給朱高煦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