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2 / 2)

“官家奇思妙想,奴才萬萬不能想到。”王喜先是拍了一句馬屁,隨後又問道:“奴才適才還聽官家說要實行新的窩本製,對有窩本的商戶百無禁忌隻是收稅,這是否有些不太妥當?”

“這有何不妥?”

“官家,既然錢莊、當鋪行當錢莊、當鋪如此重要,為何不由朝廷開設反而允許民間開辦?即使朝廷要做的事情太多力有不逮,也可如同鹽業那般,從頭到尾都由朝廷管著,隻是交給商人來做而已。”王喜說道。

“由朝廷開設是萬萬不成的。要想達到朕的目的,要開設多少錢莊、當鋪?這些錢莊、當鋪朝廷如何管得過來?管事的官員中飽私囊根本無法杜絕。”

“至於仿效鹽業也不行。鹽是人所必須之物,即使少吃幾口飯也得省下錢來買鹽,那樣做還勉強可以,但也有許多問題;若是錢莊、當鋪行當實行如此窩本製,還不如由朝廷直接開設。”允熥當即反駁道。不論是讓官員直接去管,還是讓官員去監管,在分支機構這麼多,技術條件又很落後的大明來說結果都差不多,造成驚人的貪汙。他才不會這樣做。

實際上,允熥一直認為,要想經濟繁榮、某一個行業快速發展,最好的做法就是除了收稅什麼都不管,隻要不違背法律就行,實行完全的自由貿易;但他現在是大明的皇帝,所製定的政策當然要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對於鋼鐵、金融這樣重要的行業,完全自由貿易是不可能的,但在能夠進行一定控製的前提下,他要盡可能的為商戶創造出更為自由的營商環境。

王喜又問了幾個小問題,允熥一一作答。等他沒有問題的時候,允熥笑道:“怎麼,王喜,你問這麼多問題做什麼?莫非想要去朝堂上為官?”

“奴才刑餘之人,如何能夠去朝堂上為官?”王喜也笑著回答:“奴才之所以向官家清教,一是以防以後給陛下分奏折的時候不至於分錯了,二則是奴才的私心。”

“奴才的幾個兄弟現在也都在京城。他們原本在鄉下買了地即吃租又自己耕種,日子過得還不錯;但官家推行新的種地的法子後,大多數地方糧食連年豐收,許多荒地被開墾,糧價一路走跌。京城左近的田地一時也買不到,家裏能賺的錢就少了些,雖然還不至於日子過不下去,但比起前幾年日子要差一些。奴才雖然貼補,但也不夠。”

“所以奴才就想著給奴才的兄弟們找賺錢的買賣。奴才聽說錢莊、當鋪行當很賺錢,所以就請教官家,掂量掂量奴才的兄弟能否開辦錢莊、當鋪。”

王喜說這話十分光明正大,一點沒有猶豫。他知道,允熥對身邊之人為自己或家人謀私利很寬容,隻要不是貪汙受賄就行,所以並不在意說出口。

“王喜,朕以為,雖然錢莊、當鋪行當十分賺錢,但不是勳貴也非出身大教派之人還是不要開辦。這麼多人盯著,若是身份稍微差了些就是被人排擠的下場。你,總不能下輩子也能照看家人。”允熥這話說的不是很清楚,但王喜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你現在是朕身旁的大太監,誰也不敢得罪你。但等你過世後,誰還在乎一個死去的太監?家人即使開辦了錢莊、當鋪也會被人吞下,算不上長久買賣。

“依朕看來,王喜你若是想讓家人一直富貴衣食無憂,不如做些不惹人注意的小買賣。小買賣雖然賺得少,但正因為賺得少才不至引來許多人覬覦,能夠長久的經營下去。”

“多謝陛下提點。”王喜馬上行禮道,而且十分真心實意。

“你們都是從小就跟著朕的,朕照顧你們一些也平常。”允熥笑道。

王喜又與他說了一陣話,忽然想起來什麼,對允熥說道:“官家,有件事官家適才忘了吩咐了。俗話說,蛇無頭不行,料想錢莊總行會也應當如此。官家應該任命一個總管才對。”

“朕心中已經有了總管的人選。”

“官家,是何人?”

“過幾日,你就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