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過去後,一直到年尾都沒什麼大事。大年三十,允熥按照慣例為來到京城的宗室子弟舉行宗室宴飲。周王世子朱有燉今年又來了京城,一來是與允熥交流感情,第二就是為種地而來。
臘月二十二朱有燉抵達京城後,都沒去周王府先安頓下來,直奔皇宮與允熥說有關種地的事情。他先說了說自家種下的從漢洲大陸新來的種子收獲的情況,然後畫風一轉,十分激動地說道:“皇兄,弟按照你的法子,讓農戶種地,效果極好!”
他的聲音更加激動。“雖然每畝地糧食的產量少了二三成,可農戶能耕種的田地多了不少,算下來每戶農戶的總收成還多了。”
“弟又減免了願意按照弟提出的法子種地的農戶的租子,他們今年賣了糧食得的錢比往年多了近一倍。”
“正好牛羊也從西北運了回來,不管是牛馬這樣的大牲口,還是羊驢這樣小牲口的價錢都便宜了不少,許多農戶都買了牲口。家裏原本有積蓄的買了牛,沒有積蓄的也都買了驢,明年能耕種的田地更多,大明的糧食也會更多。”
對於糧食總產量提高這件事,有燉當然是很高興的。他雖然喜好戲曲對於種地一絲一毫的興趣都沒有,但很有國家主人翁的精神,他也確實是國家主人翁之一,對於糧食產量這種事關國計民生的事情當然很在意,對糧食增產很高興。
“皇兄,開封的糧食增加了這麼多,京城應當也不差,附近的農戶也都看在眼裏。在開封,當附近的農戶見到王府的佃戶都喜笑開顏後紛紛打聽為何能夠多打這麼多糧食,也要效仿。京城的農戶應當也差不多。”
“京畿出身的官員應當也知曉,讓百官相信也容易。所以皇兄,也可以向別的地方推行了。”
“為兄這幾日正好也在考量此事,正與戶部的陳迪商議。”允熥笑著說道。他是國家最大的主人翁,對糧食增產這樣的事情當然也高興。
他們兄弟又商量了一番有關推行新種地方式的事情,定下在哪些城市推行。
等這件事說完了,也已經到了午時。允熥當然要留他在宮中用飯。因下午允熥還有安排,就沒去後宮,也沒準備大餐,傳禦膳房的廚師做了兩樣小菜就送了來。
不過朱有燉卻一點不滿之情都沒有,不僅毫無不滿,甚至顯得很受用。這並不是他在允熥麵前偽裝,而是真的這麼想的。在非年非節的日子準備大餐招待,擺明了和你不親近;像允熥這樣與平常一樣安排,才是親近的意思。
因年近過年,又已經說過了一件三農問題,允熥也不想再聊什麼正經事,和朱有燉隨意說些閑話。他想起一件好笑的事情,對朱有燉笑道:“去年為兄從西北回京,帶回來許多西域的番國使者,其中有一人名叫哥澤來滋·克拉維約,來自極西的一個名叫卡斯蒂利亞的番國。”
“為兄因這一國從未聽說過,而且這一國的文明與大明也截然不同,所以留他在京,而且在五城學堂開設了一門課程,讓他去做先生。”
“不過這人卻很忠於自己的國家,不願留在大明而想返回其國,而且求為兄答應他讓工匠交給他的隨從先進造紙術與活字印刷術。”
“為兄憫其情,答應了他的請求,但要求他的隨從必須能與工匠不用翻譯交談才行。”
“之後卡拉維約就近乎癲狂的讓自己的隨從學習漢話。每日一早才卯時初,就讓所有的隨從都起來,站在他住的庭院內,大聲練習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