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章 為什麼選擇騎馬(3 / 3)

“兄長覺得你也很聰明,一聽兄長的話就明白了什麼意思。”允熥也笑著回應。

“可是皇兄,為何一定要在科舉殿試中增加這一樣考試呢?”昀蘊問道。她在允熥的潛移默化下當然也不喜歡文弱書生,但她認為會不會治國做事與會不會騎馬關係不大,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關係,沒有必要設置這麼一個考試。隻要記住誰會騎馬,能夠擔任文職武官或隨軍出征,誰不會騎馬,不能擔任文職武官或隨軍出征即可。

允熥對於昀蘊的想法很了解,說道:“三妹,你想的不錯,會不會治國做事與會不會騎馬確實關係不大,不會騎馬,甚至身子非常虛弱之人也可能是天縱英才,能替朕將交給他的差事做的非常好。”

“但是,兄長要告訴你兩點。其一,兄長認為,少收納一個天縱英才,對朝廷沒什麼影響。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最要緊的是製度,或者說是規矩。隻要製度訂好了,就算代代庸君,官員們也都是庸官,隻要按照規矩辦事,國家也未必不能延續數百年;相反,若是國家的製度訂的不好,即使國君是英才,官員也都是天才,國家仍然有可能二世而亡。”

在這方麵,明代即可以說是正麵例子,也可以說是反麵例子。一方麵,朱元璋製定的政策將民間徹底打散,同時通過層層考試、層層有不同特權的科舉製度,讓民間英才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科舉考試中,使得民間百姓在除大多數人被逼得走投無路快要餓死之外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造反成功。這一方麵可以說是正麵例子。

但同時,朱元璋裁撤丞相之職,大權獨攬,但後代卻又沒有他這樣的工作熱情,造成明代中樞的權力混亂,加劇了黨爭,一個小小的郎中,一個從未做過官的人竟然能夠在幕後遙控朝堂,就連皇帝都無可奈何,也是夠奇葩的。這一方麵理所當然是反麵例子。

“其次,兄長之所以堅決要在科舉殿試增加騎馬這一項考試,就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朕喜歡的是文武雙全之人,若是文弱書生,即使才能再卓絕,也不可能在殿試中中三鼎甲,從而讓天下有誌參加科舉之人注意身體康健,多多鍛煉身體。”

“至於為何挑選騎馬,兄長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騎馬不像射箭,射箭算是武藝,需得勤加練習才行,十分不易,但騎馬卻簡單不少。當然,想要如同騎兵一般擅長騎馬也得勤加練習,但朕又不要求他們必須練得如同騎兵一樣精擅馬術,隻要會騎即可,難度比射箭簡單。”

“而且能參加會試之人都是舉人,買一匹馬習練騎術也承受得起,不至因家境的緣故而習練不得。所以兄長選擇騎馬作為增加的這一項考試。”

“至於為何兄長隻從騎馬與射箭二者中挑選,這是因為:為師出有名,兄長要從君子六藝中挑選一項,而兄長將駕車替換為了騎馬後的新的君子六藝隻有騎馬與射箭。”

“原來如此。”昀芷笑道:“皇兄想的還真是周全。”

“做這樣百官大多反對的事情,兄長自然要想的周全。”允熥笑道。

他見她們二人沒什麼問題了,最後囑咐道:“你們記住,以後你們若是辦差,不論在地方或朝廷,若是預見到某件事會被大多數下屬反對,但又不得不做,多用心琢磨其它辦法。辦法總是比困難多的。”

“是,皇兄。”她們二人答應道。

……

……

“陛下不見我?”方孝孺對盧義說道,語氣有些不善。

“陛下今日無暇接見方大人,請方大人擔任過幾日再來求見。”盧義又說了一遍,態度恭敬。

“這,陛下,罷了。”他本想再說什麼,但最後還是沒有說出來,隻是歎了口氣,道:“這幾日朝中的百官恐怕都無心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