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燉發表自己看法的時候允熥一直聽著,待他徹底說完後,說道:“六弟,你的想法是對的,不能靠著官府一紙政令就讓他們回去。”事實證明,大多數經濟問題用行政手段來處理隻會越搞越糟,要麼對經濟產生負麵作用,要麼滋生腐敗。所以不能這麼幹。
不過,“你想的讓每一家都有大牲口也想得不錯,可朝廷低價將西北虜獲的牛羊賣給農戶可不成。”
“官府裏的這幫人什麼德行,有燉你在開封十多年也應該知道,低價賣牛,他們估計會將牛分為兩群,其中一群賣給自己的親族和同鄉,另外一群賣給賄賂自己的商人,讓他們再去倒賣。最後一般農戶還是落不到好處。”
“不過你放心,”允熥看朱有燉想要說話,又馬上補充:“中原忽然多了這麼多牛,牛的價錢一定會降低,百姓還是能得到好處。”
“你能想到穀賤傷農也不錯,但也有辦法應對,就是讓中原的百姓養更多的豬牛羊,牲口都得消耗飼料,飼料也就是糧食,這樣過多的糧食不就消耗了麼?如果還不夠,就放開釀酒,釀酒可是很費糧食的,糧價就不會太低了。”
“可是,五哥,天底下的百姓還有人吃不起糧食,養牲口還罷了,怎麼能放開釀酒?”朱有燉急切的說道。
“之所以糧食的價錢降低,不就是糧食多了麼?現在隻要不遭災,整個大明的百姓都有飯吃,將來糧食更多了,怎麼還會有人吃不起飯?”允熥笑著反問。
朱有燉一愣,一時間不知怎麼回答。
“六弟,自古以來一朝一代滅亡的直接緣故都是人多地少,糧食不夠吃使得百姓造反引起,所以對於糧食缺乏記憶深刻;可現在大明是人多地少,糧食是夠吃的,種的地再多些,再出產的糧食都是多的。”允熥說道。
朱有燉也已經明白過來。他的思維完全是人多地少的思維,卻忘了此時大明是人少地多。
“五哥,弟弟想錯了。可是弟弟以為釀酒還是不宜完全放開,朝廷應當管著。人口總是越來越多,現在中原空閑的土地會被填滿,糧食過多的情形總會發生變化。”可朱有燉最後卻這樣說道。
“六弟,想事情的時候,可不能就想著你腳下的這一畝三分地。”允熥說道。
“五哥這是何意?”朱有燉出言詢問。
允熥卻並未回答,而是又道:“此外,既然現在是人少地多,就應當采用人少地多的法子種地,而不是仍用人多地少的法子種地。”
“這人少地多的種地法子又是什麼?”朱有燉又問。
這次允熥回答了,但仍然沒有正麵回答:“對此你兄長心中已經有了謀劃,等來年開春,兄長會在京城、開封、蘇州等地選幾出地方試驗一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