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曙光(2 / 2)

“發水的時候進出開封府的貨物大大減少,這些人無事可做,正好朝廷需要人服勞役,往往就征發他們。這些人都是壯漢,常年幹這樣的力氣活,一個能頂一般服役的百姓兩個,當官的即使貪墨一些發下來的糧餉,除飽飯外還能給他們些錢。”

“這樣一來官吏更加喜歡征召他們,反而將朝廷定下的服役冊子放在一邊。”

‘一條鞭法!’允熥聽了他的話,腦海中驀然浮現出這麼幾個字來。不過允熥並未馬上對此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問朱橚道:“五叔對此怎麼看?”

“官家,這當然不是好事。自古以來以農為本,我河南人本來就少,很多田地因為勞力不夠隻能拋荒,還有這麼多人不務農在城中當勞力,對朝廷當然不是好事。”

“至於,征發徭役的時候征發他們而不是普通農戶,這事是好是壞我難以下個定論。征發他們就免去了征發普通農戶,不至於耽誤天時,當然是好事;但是朝廷的製度被破壞,而且還給了官員上下其手貪汙的機會,這就不是好事了。開封這裏有我盯著,官員們還從本來應該發給服徭役百姓的糧食中貪汙,其它地方就更不用說了。”

“依我看來,應該強令這些人回鄉務農,隻留下少數人在城中幹活。至於征發徭役,隻能盡量合理一些,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家族的人不要征發的太多,哪一家有人被征了徭役還能有同鄉同族幫襯著,以免對種地影響太多。”

“有燉,你怎麼想?”允熥又問朱有燉。

“皇兄,我父王說的當然有道理,隻不過,開封的官府也曾經下過讓壯勞力回鄉種地的命令,很多人都被遣返回去。但過不了多久家在開封縣內的就又回來城裏為商人幹活。曾有一任知府打算將這些人都流放,不過被我父王阻止,說這樣不妥,也就沒實行。”

“不過我認為,即使實行了,他們不敢再來開封城,也不過是攝於官府,而非願意務農。一旦官府的法令鬆懈就會回來。”

“所以,我覺得,要想解決這件事,還是得研究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回鄉務農,而非強令他們去種地。他們若是揮舞著鋤頭種地的時候還想著進城幹活,安不下心來,地也是種不好的。”朱有燉說道。

“那你有沒有研究他們為何會不願回鄉務農,寧願在城中為商人幹活?為商人幹活,尤其是他們這種幹力氣活的,你也說了一旦進出城的貨物少了他們就沒活幹掙不了錢,朝不保夕,那為什麼他們還願意留在城中?”允熥笑著問道。

“這個,我也曾使人問他們,但他們說的理由五花八門,也不知說的是真是假;正好那一年黃河決口,我忙著修補黃河大堤,也就忘了。後來也沒再做過。”朱有燉撓撓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