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訴說了為何會派兵進攻安南的另外一個理由:胡季犛派人來到雲南、廣西,偷襲大明衛所將士。這個事實與在場眾人頗有關聯,再加上特意安排了許多廣西的衛所來聽演講,使得在場的外地衛所將士在氣氛的感染下也萌生出了對安南人的憤恨。
第三部分,就是讓他們一定要狠狠的打,怎麼對付安南人都行,不必有任何顧慮。這一部分定然會讓文官進諫甚至彈劾,允熥本也有更加和緩的話語以避免文官嘰嘰喳喳;但他經過反複思考,覺得這次的演講是麵對普通士兵,那些和緩的話語多半不能激起他們的感情,所以最後不顧身邊通事舍人的勸阻采用這麼激烈的話語。
第四部分,就是說戰後的論功行賞了。這一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雖然為親朋好友報仇要緊,但自己的功勞也很要緊,他以皇帝身份親自承諾,讓他們安心。
其實從整體來講,允熥的演講不是特別好,很多地方抒情不是很到位;但第一,他這樣的演講在全世界可是開天辟地頭一遭,眾位將士沒有聽過後世那許多能極大鼓舞人心的演講;第二,他身為皇帝,竟然在公開的講話中表達了對戰死的普通士兵的悼念,和對普通士兵性命的珍視。就憑這,普通士兵也得感動不已。
實際上,允熥的這個演講還不至於此。它實際上是東方國家,不,是全世界第一個在乎普通人性命,將普通人的性命記掛在心上的演講。被後世認為是中華民族國家形成的第一步。很多年之後,允熥的這次演講被反對君主獨裁的人認為是《人權宣言》的先驅,允熥也成為了唯一一個在國際政治學上仍舊被肯定的皇帝。
他一邊從山崗向下走著,一邊回想這個演講:‘還有些不足之處,以後還要改進;不過總體上來說,效果不錯,成功激發了士兵與安南人奮戰的欲望。’
‘至於最大的問題,恐怕就是文官的進諫了。朕這樣說話,文官們要是能裝聾作啞,除非是集體手斷了。不對,就算他們手斷了,讓人代筆也要寫奏折向朕進諫。恐怕過兩個月朕的桌前要堆滿這樣的奏折了。’
很快,允熥走下山穀,守在山穀底下的人趕忙上前拜見。允熥將由紅巾軍的歌曲所引發的思緒拋開,笑著對麵前四人說道:“四叔,十九叔,二十一叔,賢烶兄弟,我的這個對士兵演講,你們覺得如何?”
他麵前這四人,就是現在他在南洋冊封的三個藩王,和剩下那個藩王的父親:朱棣,朱橞,朱模,朱賢烶。
允熥這次對安南之戰,不僅征召了國內的漢軍、蠻夷之兵,還征召了所有的南洋番國攻打安南,其中當然包括自己冊封的四個藩王。不過允熥也不指望包括自己冊封的四個藩王在內的所有南洋軍隊起多大作用,隻是為了動員他們一下,讓他們知道還有一個皇帝管著他們而已。
其他番國的兵都在占城集結,從南邊進攻安南;大明四個藩國總計一萬多人的士兵被安排到了海康所,參加登陸戰。
允熥於十一月十二下午來到海康所,還沒下船目光在岸上一掃,就見到三個身穿親王服飾的人站在岸邊等候,還有一人雖然並未身穿親王服飾僅是一般衣服,但與三個親王站在一起。
允熥眼珠一轉就知道這是哪四個人了,馬上快步走下船,趕在朱棣他們幾個跪下去之前就讓侍衛扶住了他們,並且自己三步並做兩步走過來說道:“四叔、十九叔、二十一叔還有賢烶兄弟,一家人何必行如此大禮?快起來。”
他們四個當然推讓一番才站起來,還感謝一下允熥的恩典。
===========================
感謝書友板塊飄移,統一俄羅斯黨的打賞。